你知道自然界也有“人口普查”吗?这不,余杭区首次完成自然界“人口普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
为了摸清“绿色家底”,强化自然生态保护,两年前,余杭区委托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7家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体,组建近200人调查团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对全域全类群生物进行详细记录。
截止到2023年11月,这次调查天数超325天,调查样点、样方144余个,调查样线长度超126.43公里。
最近,《余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报告》出炉,《报告》近20万字,收集物种电子标本照片和视频28000余条,为余杭区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余杭区生物多样性整体情况如何?有哪些珍稀生物首次被发现?
据了解,余杭区发现记录陆生高等植物1189种、陆生哺乳动物46种、鸟类354种、两栖类和爬行类64种、昆虫98种、大型真菌138种、内陆鱼类58种、内陆浮游生物108种、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95种、内陆周丛藻类56种,各类群物种共计2206种;野生植物群落植被类型10种,城市植物群落植被类型6种;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51条。发现记录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还发现了半圆形胶孔菌这一新种,以及4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淡黄盖蘑菇、双色裸柄伞、夏威夷假小孢伞和木生假雨盘菌。
余杭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方群告诉记者,原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一般都是小范围小规模的。而这次调查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全”,全区域和全类型。
接下来,余杭区将进一步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余杭样板。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