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打造“精神粮仓”,让遗产“能说话” 运河边的富义仓焕新归来
发布时间:2024-04-03   杭州日报

霞湾巷8号,半年未“露面”的富义仓缓缓打开木门,向市民游客揭下那层神秘面纱。

提升改造后的富义仓,成了运河边一座小型博物馆,展陈各类文物百余件,“首次将空间以陈列馆的方式亮相,通过仓储、历史、慈善三条主线,让来访者通过展陈文物背后的蛛丝马迹,‘还原’当年的运河文明,感受曾经的天下粮仓。”富义仓展示馆相关负责人吴婧说。

作为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杭州段七大遗产点之一,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富义仓与北京南新仓齐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7年起不断用与时俱进的身姿融入今日的生活。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10周年,选择此时焕新亮相的富义仓,也带来了献礼运河文化的满满诚意。

A

接力时光 续写百余年“共富”愿景

在名为“粮运满仓安天下”的仓储主题展馆中,空间被营造成码头样式,一条漕运河道讲述了仓廪文化的演变。由中国美院师生打造的《漕运图》上随处可见商贾、官吏、船工,一派粮运繁忙景象。在保存最完整的2幢展馆中,又可让人一睹富义仓从创建、沿革到当代保护的历史。

“住了这么久,只知道是个旧粮仓,没想到这里更是曾经‘十里银湖墅’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70年代起,吴阿姨与其他几十户邻居便住在富义仓内,直到2007年搬走,她对这座曾经的粮仓更多了一份家的情感。

时间拨回到清光绪六年(1880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因当时杭州粮食告急,遂令杭城士绅购粮十万石分别储存于原有的两个粮仓,因原仓库不敷存储,故另在北关衙湾(今湖墅霞湾巷)修建了一个仓廪。于是,在东南货物流通集散、湖墅米市往来籴粜之中,这座新修的仓廪填补了永济仓、义仓、仁和仓等杭州粮仓的匮乏。相传谭钟麟离开杭州时,取“富”字为仓廪命名,寄托了济世富民的希望。

140多年过去了,富义仓见证了曾经米市、仓储、码头装卸等经济业态的兴衰,也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今天的“十里银湖墅”正朝着时尚、现代的城市界面不断迭新,不仅打造起运河音乐角、画廊街等一批高品质公共文化艺术空间,推出青年艺术家“繁星计划”、公益音乐下午茶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还要将大兜路、丽水路一带构建成运河畔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和生活方式聚集地,让世人重识银湖墅、新江南。

这是一场穿越时光的接力,不曾改变的是共同富裕的愿景。

B

应势转型 打造运河边的“精神粮仓”

作为晚清杭州义仓运管体系标杆的富义仓,是人们解读运河文化活灵活现的样本。2007年,杭州启动文保遗址修复工程,为响应政府号召,吴阿姨带头签字,和其他邻居们一起搬离了这个居住几十年的老屋,“它是前人留下的宝贝,是属于世界的运河文化宝藏。”

当年,针对其文保遗址特性,有关部门及施工单位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对富义仓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修复。这一工作奠定了今日富义仓的骨架格局,三排仓储式长房,一层为木构,梁架采用脊柱落地穿斗式,留有门廊、偏厢及河埠,院内共有建筑13幢,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2014年,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富义仓开启新一轮业态调整——从改造空间到探索文化,有关部门决心把这座米粟之仓升级为“精神粮仓”,引进文创产业、开始探索文旅融合。2020年,在“大运河文化带”的语境下,富义仓转身为“复艺仓”,开展了各类先锋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在青年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

“眼下湖墅要以文兴业,在不断做强文化经济中铸就新的十里繁华。”湖墅街道主要负责人提到,今天的富义仓凭借近6000平方米的重置空间再次重生,成为集运河文化、潮流生活一体的新地标。

C

创新传承 让遗产拥有厚度和温度

“当年向‘复艺仓’的转型尝试挺成功,办了好几场艺术群展,那阵子着实热闹了一番。”富义仓运营团队负责人余一琦提到,这次改造升级不仅只是增加了展厅内容,还要实现文化共创,让遗产能“站得住”“会说话”,“目前已落地一家文创空间,其正在开发利用相关非遗元素做文创产品,另外园区北面闲置空间也将全部开放招商,和有想法的年轻人共创。”在未来的规划中,今后的富义仓更像是一个多元化剧场,除了看展,还能办音乐会、观戏剧,成为当代艺术的“运河会客厅”。

“光有艺还不够,还要记住义,义是底色,要延续作为义仓‘以仁致富、和则义达’的善念。”湖墅街道主要负责人说,后续富义仓将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群体免费提供茶水、午间休息等服务,用温情的服务凝聚更多社会力量,传递温暖善念。

富义仓不断提升改造的背后,也是属地政府对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关键在于对遗产的活用,让文化活力成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余一琦说,比如聚集人才,联动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名人等群体广泛交流,并开展“走进中国古建筑”、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让传承更有温度。

“这里曾经是我的家,以后也是我的‘家’,我会常回家看看。”吴阿姨指了指自己曾经居住的屋子,记忆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她更希望看见运河文化能够好好传承下去,让这份遗产发扬光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项捷 华炜 拱墅微融圈 柳景春 叶佳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