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奇每天都要穿上矫正鞋上学去。
学校为小奇安装的电梯。
班里的双胞胎姐妹总是伴在小奇左右保护他。
秋日的晨光下,两个女生一左一右,搀扶着小奇(化名)走进操场。踏上平整的跑道,他松开她们的手,抬高双脚,跑了起来。
小跑几步后,身体一歪,“熟练”地倒在地上。“不用扶我!”小奇的眼神紧盯着跑道,轻声地拒绝了帮忙,“我要变身,飞火霸王龙……赐予我力量吧!”说完,他弓背起身,一步一步继续往前走。
小奇是杭州一所小学二年级学生,因早产导致他的肌肉张力异常,6岁还不会走路。如今,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年复一年地康复锻炼,已经能正常上学。每天他要穿着矫正鞋,尽管能走路了,但走得快还是会摔跤。
家人、老师和同学们见证了“奇迹”,校园、班级也因小奇,悄然发生变化。
“我想跟哥哥姐姐一样去上学”
6岁还不会走路的男孩圆了朴素的梦
小奇的名字是奶奶取的,因为他的出生是个“奇迹”。
8年前,在小奇妈妈经历意外流产以及多次试管后,小奇终于出生了,给全家人带来了惊喜。但他当时仅26周,体重不足3斤,一出生就被送进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38天后小奇出院,小脑袋上是密密麻麻的针眼。妈妈看着他,心疼得直掉眼泪。
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之下,小奇的个头赶上了同龄人,可是他的手臂却像长了刺,一碰到就大哭,6个月大还不会抬头。医生诊断,因早产缺氧导致小奇脑部神经受损,他的手和脚无法正常发力,需要进行长期康复治疗。然而,一直到5周岁,小奇的双腿还是很僵硬,无法迈开步子。
同小区的伙伴开始背起书包上学,小奇不得不继续待在家里。一家人急在心里,四处打听治疗方案,最终去上海做了神经阻断手术。术后,小奇开始穿着矫正鞋下地学走路,扶着沙发、桌椅和床沿,颤颤巍巍,跌跌撞撞。膝盖上遍布的淤青像一枚枚荣誉勋章,记录着他的艰难成长。
有一次经过学校门口时,小奇天真地问妈妈,如果他会走了,是不是可以跟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一起去上学,“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在这里上学。”其实,小奇妈妈也盘算着让他随班就读,“除了不会走、动作慢,其他能力几乎与同龄人没有差别。我们很想让他在家门口上学,但又怕被学校拒收。”
手术后必须进行两年的康复治疗,小奇的上学计划也不得不推迟。头一年,妈妈继续为小奇上学做精心准备,把家里地址打印出来,让他认出每一个字,还教他握笔、看书、上厕所……去年,家门口学校发布招生公告后,妈妈鼓起勇气递交了入学申请。此时,距离小奇下地走路还不到4个月,在没有人搀扶的情况下,他依然无法正常走路。
在全家人的忐忑中,学校的入学通知来了,“居然没有拒绝我们。”小奇妈妈开心地说。
开学当天,校长牵着小奇的小手,和小奇爸爸一起把他搀进校园,妈妈一边感动得流泪一边拍下了视频。视频里,瘦小的小奇跌跌撞撞,但他探着头新奇地望着这片新天地,脸上笑容灿烂。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