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早产的他,6岁时还不会走路 如今他正常上学,学校还特意装了一部电梯 小奇的奇迹
发布时间:2024-10-29   杭州日报

“跟同学一样完成每天的在校任务”

越来越自信的他给自己定下新目标

梳着小寸头、白白的皮肤、小小的个子,坐在教室第二排的小奇,比其他同学稍显瘦弱。

课间,他习惯坐在教室外的走廊,惬意地跟同学玩雪花片。和同学拼出一样的造型时,他会开心地一笑。多彩的雪花片,似乎有种魔力,拉近了他和伙伴的距离。

下一节是体育课。坐在第一排的“出行好帮手”双胞胎姐妹牵住小奇的手,一左一右搭着他,往操场方向挪去。上下楼对小奇来说是最大的挑战。遇到楼梯,双胞胎姐妹就松开手,小奇抓着扶手,一步一步沿着台阶往下爬。从教室到操场,其他同学走两分钟,小奇要走六七分钟。

体育课上,小奇坐在操场上看大家列队,坐到大家中间玩游戏,坐着和休息的同学聊天。他安静地坐着,看着奔跑嬉闹的人群,脸上却是微笑着的,很满足的样子。

“这种满足就是跟大家在一起。”小奇妈妈说,开学后的几天,担心小奇无法适应,她特意申请了陪读。连续几天,她都待在学校的凉亭,听到下课铃声,就快速跑到教室问小奇,“要不要上厕所?要不要喝水?”有一次,因家里有事,她跟班主任请假了一天。再回到学校接他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的回答让她大吃一惊——“今天很顺利,你可以试试明天也不来。”

音乐老师的一句话又给小奇妈妈增添了信心。音乐教室在三楼,一般都是同学扶着小奇上楼,那天妈妈第一次看到小奇一个人爬上了楼梯。看到妈妈时,小奇还边走边说:“妈妈你放心,我会扶牢栏杆的。”音乐老师夸完小奇后,还跟小奇妈妈补了一句:“你不放手,他永远不会迈出这一步,我们可以给他更多尝试和努力的机会。”

心态调整好,克服困难也更有力量。课堂上,小奇写字速度慢、课堂注意力差,无法跟上正常进度,甚至出现过逃避心理,小奇妈妈一度纠结要不要申请降低要求和标准。后来她发现,在老师和同学帮助鼓励下,小奇的字越写越工整,课堂上也会举手发言了,“他会向身边同学看齐,努力找到自己的节奏。”

这学期开学前,小奇总念叨着要上学,他很想念老师和同学,觉得还是学校好。“阿姨,我今天最开心的事是完成了所有任务!”采访中,小奇冷不丁冒出这一句话,让大家也感觉很欣慰。

“因为你,我们班更加团结友爱”

他让校园里有了一种新的秩序感

一年级第一学期被评为“奋进生”,第二学期被评为“五好学生”。放学后记者跟着小奇来到他家,一进门他就小跑着到书房,拿出这两张奖状。

入学至今,小奇没有落下班里的集体活动,这也是老师们始终坚持的结果。班主任老师始终把小奇当成班里的重要一员。在“班班有歌声”活动中,班级为他精心定制“小超人号”帆船背景。“国庆检阅”活动中,小奇身穿红色T恤和白色运动裤,参与坐姿检阅以及红领巾检阅。学校秋游,小奇在妈妈陪伴下,跟着大部队去科技馆研学。

敏感的小奇在他人的帮助中成长,也学着去帮助别人。轮到值日,他会努力把洗手台和走廊擦得更干净。每当旁边同学需要纸巾时,他就主动抽出一张递过去。

久而久之,小奇的自然融入让校园悄悄产生了一种新的秩序感。

同学和老师看到小奇,都会不自觉地瞄一眼,看看他是否需要帮助;课间,在走廊里奔跑的学生,发现小奇在前面走路,会自觉放慢脚步跟着走;课上,小奇举手发言时,同学们会更仔细地听;有同学看到小奇努力写字的样子,自己也写得更用心了;老师表扬小奇时,其他同学会不自觉地对照一下自己……

就像有了鱼儿,水也会变得更有趣。班主任老师坦言,一开始接手这个班时,自己有不小的压力,但现在感觉不一样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暖心,非常纯真善良,对小奇这样看起来弱小的同学,没有任何歧视和偏见,而是很乐意去帮他,以帮助他为荣。”在这种温暖的氛围里,班主任老师发觉孩子们更懂事了,管理起来反而更轻松。她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是去年全班拿到学校“先进班集体”的大合影。合影中,小奇站在“C位”,拿着奖状,嘴角上扬,比着V字手势。

上学期期末评语一栏里,班主任老师有感而发:“我们班因为有了小奇,更加团结友爱,更有凝聚力,大家都很愿意帮助你,你也很愿意帮助大家,所以你拥有很好的人缘哦。相信在身边爱意的包围下,你一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明天会更好!”

这学期,学校为小奇申请安装了一部电梯。随着年级升高,班级教室也越搬越高,电梯能让他更方便。“当时学校尝试征求其他家长的意见,将班级教室固定在一楼。巧的是,区里下发暖心工程通知,支持学校安装无障碍设施,我们就做了申请。”学校校长道出电梯背后的故事。

小奇的妈妈说,小奇是幸运的,只要有书读,他就会坚持读下去,他们一家人也会坚持下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胡鸿 文 记者 张之冰 摄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