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杭州做老板,真的不是很难
发布时间:2025-04-02   杭州日报

叶泽霞精心打造的食色民宿。

扫一扫看 精彩故事

3月31日,杭州第100万户个体工商户诞生。

人物名片 叶泽霞

杭州余杭食色民宿老板

杭州第100万户个体工商户

我叫叶泽霞,来自黑龙江,在杭州工作、结婚、生子,儿子已经10岁了。

3月31日,我成了杭州第100万户个体工商户。发布会上,几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着我,这架势只在电视上看过,没想到自己也能经历一番。

他们都问我,开店顺不顺利,我笑着回他们,在杭州开店真的不是很难,因为我担心的两个难点都得到了解决。

选址难,是开民宿的第一个难点。找到合适的地方,是要看缘分的。

儿子小时候,我便带着他天南海北地走。比起五星级酒店,儿子更喜欢民宿,他说更自在。开一家特色民宿,这个想法慢慢在心底扎根。

2023年,这个梦想实现了。我在西湖区外桐坞村开了一家民宿,不到300平方米,5个房间。“养”了一年,生意很不错,还成了网红店,预计今年营业额能达到三四百万元,是去年的两倍。

第一家店效益不错,从去年开始,我便想着再开一家店,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开第一家店的时候,我们摊开杭州地图,把觉得好的地方都圈出来,再一个一个去除,留着最后两三个点去实地调查。交通便利程度怎么样、平均房租多少、工作日和周末人流量有多大、来的都是什么人、附近有几家民宿、客单价多少……都要调查。

基本要蹲点三天三夜,才能勉强做出一份报告,但许多数据依然不够清晰。通常来说,没三四个月,很难找到合适的店址。

但新店选址,我们只用了两天。

3月24日,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我第一次用了“杭企惠”微信小程序上的“开店帮”功能,输入目标位置、预计租金、店铺面积等关键数据,系统就自动生成了包含租金建议、客流热力、消费画像等维度的专业报告。我试了不少地段,以前要几个月的活,两个小时就搞定了,而且数据更加详细,定位更加清晰,真的很好用。

就拿我们选的邬家湾23号来说,在西溪湿地里面,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这里可以出租。到了现场,白墙黛瓦,就是我喜欢的江南古建筑;内部的硬装修也已经全部结束,我们只要将床、桌子、椅子等家具搬进来,再规整一下,这个月底差不多就能营业了。

可以说,这个小程序输出的结果跟我理想中的店址符合度达到90%。如果要再开一家,我一定还会用。

确定店址后,我们马上就签订了租赁合同。对方很照顾我们,前6个月免租金,而市场上一般是2-3个月。

接下来,就是办营业执照,也挺有意思。3月26日早上上传材料,下午得到反馈:租赁合同上的面积只写了整数,与房产证上的数据不一致,退了回来。下午再传,3月28日就发证了。可能就是这个阴差阳错,让我成了第100万户。

原本以为需要1-2个月才能办下证来,没想到这么快。这下,店里的装修需要提速了。

定位难,是开民宿的第二个难点。个体户,也要睁开眼睛动着脑子干活。

我对食色民宿的定位是现代化运营的中国古建筑轻奢民宿,讲好中国古建筑文化和茶两个故事,关键词十分清晰,宣传推广也就清晰了。

我们现在有3个推广团队,一共6个人,有文案策划、编辑、拍摄、剪辑等,同时在Facebook、美团、大众点评、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十多个国内外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是一个现代化的运营团队。有了前一家民宿的运营经验,一切都是得心应手。

另外,新店的潜在客人基本上定位是高收入人群,我们十分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可以承受什么样的价格。比如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的接机、接车服务,客户几乎全程不用碰到自己的行李。

第一年“养”店、第二年盈利、第三年回本,这便是目前的计划。

还有就是,杭州人才、创业、就业等各种政策都在转变。以前跟你讲政策,现在跟你讲企业自由。和多年前相比,政府的服务意识、眼界、心胸都不一样了。

我走过很多个国家,杭州的环境是拔尖的。

微观

每个微小梦想

都能找到生长土壤

当第100万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交到叶泽霞手中时,“让每个微小梦想都能找到生长土壤”这一愿景在杭州已经实现。

杭州的“小店经济”生长史,是政府职能转型的生动注脚。从昔日创业者面对“选址难、融资难、合规难”的踟蹰,到如今“云选址”“零材料”“信用贷”构筑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数字赋能,更是治理者将自身坐标系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的转变。当市场监管部门以“娘家人”自居,当“杭企惠”平台用AI算法为个体工商户拆解商业密码,当一座城市愿意俯下身来倾听市井街巷的心跳,发展的根基便深深扎进了泥土里。

更值得关注的是个体工商户结构的“质变跃迁”。从街边餐饮店到非遗工作室,从美甲小店到科创空间,百万小店正突破传统服务业的边界,形成与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的健康生态。在杭州,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有遍布大街小巷的个体工商户,这种“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并存的格局,既为整座城市发展积蓄了强劲势能,又保留了富有烟火气的市井温度。

站在新起点回头望,百万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正是杭州“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的真实写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口述 叶泽霞记者 夏佳 朱晶晶/文 步恩撒/摄 毛郅昊/视频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