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和景明,伴随多元消费场景的融合焕新,杭州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日经济”热潮,为美好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文旅上“新”
文旅融合是“春日经济”的重头戏。今年的清明假期,杭州共接待游客666.85万人次,同比增长69.2%。透过数据,我们看到杭州文旅消费的满满活力,并在传统消费的基础上,涌现出了更多元的消费新“燃点”,呈现“春日经济”里的新风景。
“春日经济”热辣滚烫的背后,是消费活力的充分彰显,更是消费场景创新的主动探索。相比传统单一的赏花踏春,如今,杭州因地制宜挖掘文旅新亮点,以文化赋能彰显各地特色,以创新体验盘活存量资源,不断通过高质量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不断解锁新“花”样,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比如,钱塘区河庄街道新围村嵌入实景“剧本杀”;西湖区三墩镇厚仁商业街,一架1∶1还原的飞机模型驾驶舱内,精准复刻的仪表盘、操纵杆配合15分钟AR程序,可模拟雷雨穿越、云海巡航等飞行场景,被不少家长称为“最酷遛娃地标”;余杭区仁和街道普宁村,首届“杭菏双城牡丹文化交流会”拉开帷幕,来自山东菏泽的赵粉、鲁菏红等品种次第绽放,与江南牡丹的精致姿态相映成趣……一系列体验感拉满的“春日仪式”,将传统习俗与现代创意精巧融合,为“春日经济”注入勃勃生机。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杭州文旅市场持续上“新”,让我们看到悦己型消费全面崛起、文化浸润型消费渐成主流、可持续消费理念落地、数字赋能消费体验升级,也为各地进一步繁荣“假日经济”提供了启示。
数智上“新”
这个春天,杭州“上新”不断、“破圈”不停的还有数字产业。
3月31日上午,杭州城市大脑推进会召开,正式吹响了建设杭州城市大脑3.0的号角。杭州城市大脑积极拥抱AI前沿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部署DeepSeek-R1系列模型,为城市装上自主进化的“数字心脏”。这意味着,今后的杭州城市大脑将更智慧、更聪明。
从探索数字治堵、数字治城,到构建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杭州城市大脑一直在迭代升级。如今,杭州城市大脑孕育的“警小爱”“依保儿”“亲清小Q”“杭小忆”等特色智能体,已悄然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透视时代背景就会发现,这些创新突破都非从天而降,而是在日积月累基础上的集中爆发,城市大脑3.0正是杭州持续多年深耕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厚积薄发。
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实现增加值6305亿元,创历史新高。好消息是,4月1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杭州市试点项目正式启动,相关区、县(市)政府和20家企业代表签署建设承诺书,共同探索打造数据“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背后的秘诀是什么?有人看到了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有人看到了长期主义、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当我们把视角进一步拉大来观察,则看到一种“时代必然性”。“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创新赋能发展,科技焕新生活。前沿科技成果不断惠及广大消费者,供需双向奔赴、良性互动、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源源不断。
对杭州来说,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既有雄心壮志,也有积极抢位发展。4月2日,杭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推进会举行。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与杭州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研发应用及生态打造等领域务实合作,更好助力杭州建设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4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将杭州等地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经验推广至全国——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应“新”而动,向“新”而行,杭州不断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激活消费新活力。
激荡“春日经济”澎湃动能,我们看到经济的韧性、活力和广阔前景,也相信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水大鱼大,海阔天高;土壤肥沃,静待花开。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