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力以赴促转型,重大改革攻坚有力。
“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深入推进。连续5年居“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第1。
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杭实集团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市属国企利润总额居副省级城市第1。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推出“轻松游”行李服务一件事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修复“无感通办一件事”改革、预付式消费监管改革。
(四)全力以赴拓平台,开放合作成效明显。
制度型开放步伐加快。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施行。
国际“赛”“会”之城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世界羽联巡回赛总决赛、国际划联“杭州超级杯”等高水平赛事93场,举办展览176场、演唱会和音乐会154场。
区域合作日益深化。沪杭协同创新中心揭牌,长三角G60浙江(临平)科创基地投用。
(五)全力以赴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功能加快完善。钱江新城二期等7个城市重点发展区块建设项目开工66个、完工30个,累计投资478亿元。大运河杭钢公园一期、良渚新城玉湖公园建成开放,新增城市绿地778万平方米、建成绿道230公里。
交通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杭温高铁、杭绍甬高速杭州段、文一西路西延一期等建成通车,地铁四期全面开工,新(改)建城市道路9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900公里。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建设城乡风貌样板区43个、建成未来社区179个,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生态文明建设全城共进。“天目山一清凉峰”成功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六)全力以赴惠民生,共同富裕基础不断夯实。
十方面民生实事顺利完成。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街道、社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63家,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护理员27.6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1%。发放孕产、育儿补助1.8亿元,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7个、普惠托位占比82%。
文化文明繁荣兴盛。吴越文化博物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开馆,新增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总数达12家、居全国第2。杭州足球学院正式揭牌,全球体育城市指数排名跻身全国前3、首次入围全球50强。
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有力有效。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9方面工作。
(一)聚焦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大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优化“春晖计划”等涉企政策,为经营主体减负 700 亿元。
完善政策直达快享兑付机制“亲清在线·政策超市”新增政策主动推送率提升至96%。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保持50%以上。
(二)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大力度构建创业者的天堂和创新活力之城。
落实落细“三个15%”财政科技投入政策。
建成投用国家实验室。
开工建设杭州极弱磁场大科学装置。
加快谋定第3个大科学装置。
推进第3个国家高新区报批。
引育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以上。
(三)聚焦消费提振,更大力度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和电梯等设备更新。
开展“好房子”建设试点。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举办演唱会、音乐会80场以上。
办好国际划联“杭州超级杯”等高水平赛事15项以上。
申办2027年亚足联U20亚洲杯决赛阶段比赛。
建成国博中心二期。
新增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100家以上。
(四)聚焦扩大有效投资,更大力度打响“投资杭州”品牌。
招引落地1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类项目300个。
实际利用外资70亿美元。
供应建设用地5万亩、工业用地1万亩。
(五)聚焦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民营经济强市和高能级开放强市。
继续推出10件“为企办实事”项目。
办好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开展杭州-维罗纳世界遗产地结好工作。
办好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杭州日”系列活动。
(六)聚焦超大城市治理,更大力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大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等4条廊道建设。
推进钱江新城二期、大城北运河文化带、云城、余杭城市中轴线、钱江世纪城、江南科学城、钱塘新区江东区块、临平数智城等8个城市重点发展区块快建成势。
加快推进机场高铁、杭州中环、地铁四期、钱江三桥改建提升工程。
建成通车杭衢铁路建德段、江东大道三期快速路。
推动30个重点片区更新,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31个。
建设“公园城市”。
(七)聚焦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更大力度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优势。
办好第三届良渚论坛。
成立杭州文化研究中心。
加快建设杭州博物院(京杭大运河博物院)。
(八)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更大力度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
争创国际湿地城市。
办好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新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0家。
(九)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更大力度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大力推动“小哥驿站”等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新建市属高中学校4所、改扩建项目4个。
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400套、公租房 36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5000 套(间),完成回迁安置6902户,实现5年以上未安置户动态清零。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