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骤暗,音乐响起,在临平体育中心体育馆,千余名观众跟随《身骑白马》的旋律左右摇摆……7月20日,“浙BA”杭州东部赛区迎来三场赛事,其中拱墅队对阵钱塘队的比赛别样精彩。现场导播台上,“气氛组”MC(麦克风控制者)罗子欢的声音穿透喧嚣:“拱墅三分,墅战速决!”“钱塘钱塘,势不可挡!”观众席爆发出整齐的呼应,大家应声为主队加油,声浪一波接一波。
这是“浙BA”杭州赛区揭幕赛以来的关键赛事之一,也是杭州文广体展团队用音乐、灯光和即兴互动编织的现场——他们让“浙BA”杭州东部赛区有了职业级的氛围感。
非职业赛场燃出“顶流”热度
“杨宇韬快攻!拱墅队能否迎来转机?”罗子欢的解说和鼓点同步响起,拱墅队18号球员带球突进,观众席上“应援团”集体尖叫。
随着一记三分球得分,场内音响立刻切换至《逆战》的高潮段落,现场观众跟着大屏上的音乐字幕齐声哼唱——这是罗子欢临时增设的“共情时刻”,他也希望这首充满力量感的歌曲,能为开局不利的拱墅队加油鼓劲。
由机电工程专业转行MC的罗子欢,本次全程参与“浙BA”杭州东部赛区预选赛。赛场瞬息万变,他的反应速度堪比电子记分牌,10个比赛日、21场赛事,他不仅记住了参赛球员名字与职业,更将选手的“职业反差萌”变成他调动赛场氛围的秘密武器。
“职业赛有球星光环,‘浙BA’的赛场,要靠氛围造星。我们就是要让快递员、外卖员、体育老师、程序员们,能在赛场上享受和职业选手一样的关注与尊重。”
用BPM精准把控的“战歌”密码
拱墅队对战钱塘队的比赛,无关输赢与出线,是一场关于体育精神的竞技。
罗子欢为这场比赛精心准备了一份充满力量的“战歌”清单:《以梦为马》《生来倔强》《最美的太阳》 《逆战》《无名之辈》《骄傲的少年》等,以及几十首节奏音乐。这些不只是背景音乐,更是为球员们助威的“精神能量”。
“曲库里有五六百首歌,根据音乐的BPM值(每分钟节拍数)精细分组。”罗子欢解释,篮球赛期间,“氛围组”通常会选取BPM值为80-120的歌曲,这个区间最能调动现场氛围,确保音乐节奏与比赛节奏完美契合。“当球员发动快攻时,我们会立即切换到BPM120左右的音乐,快节奏有助于球员加速进攻;当球员发球时,我们会切换至BPM80左右的音乐,这样既不会干扰球员,又能保证现场氛围。”
比赛到了第四节,钱塘队始终保持领先,但拱墅队在强势追赶比分。此时,罗子欢捕捉到赛场气氛的变化,将背景音乐切换到BPM110的歌曲《以梦为马》,随着拱墅队2号球员郑宇冰的三分球进球,罗子欢踩着鼓点的节奏“开麦”。观众席上,“阮钰,加油”“郑宇冰,加油”的呐喊萦绕全场。最终,钱塘队以84:71战胜拱墅队。
赛后,罗子欢看着正在离场的观众说,“来自各行各业的参赛者在比赛结束后将回归他们的职场,但是这个夏天,在‘浙BA’的赛场上,我们激情四射。”此时,场内响起歌曲《无名之辈》——这或许就是对“浙BA”精神最好的诠释。
热血之外,也有温情时刻
“专业赛流程+非职业赛烟火气”,是“浙BA”杭州东部赛区“氛围组”的控场法宝。
“年龄不是问题,热情才是关键。”从杭州亚运会到“浙BA”杭州预选赛,这支平均年龄35岁、工龄超10年的“氛围组”,为观众和球迷带来了“不止于竞技”的篮球魅力,“我们比球迷更嗨”。从赛前热场到终场哨响,他们始终率先鼓掌呐喊,将热情从第一排传递到最后一排。
7月12日,滨江队首战失利,观众席上一名“小孩哥”的哭声让团队动容。团队决定修改方案,要在滨江队的下一场比赛中,送“小孩哥”一场惊喜。次日,滨江队第二次亮相时,《奇迹再现》的前奏响起,罗子欢向球员和“小孩哥”同时送上了祝福:“让我们把这首歌送给永不放弃的滨江队,也送给最忠实的‘小孩哥’!”这场隔空回应,成了东部赛区动人的名场面之一。
“这次共有21场比赛,每场比赛我们都有不同的方案。”导演苑媛表示,团队在策划时特别注重将杭州本土文化元素与体育赛事深度融合,让观众在“浙BA”的赛场能看到宋韵文化、吴越文化等不同主题的展演。
此外,“氛围组”的音乐清单里,还有《硅谷天堂》《千年等一回》《潮涌萧山》《梦想天堂》等一系列杭州特色曲目。他们也希望让音乐成为串联整场赛事的情感纽带,让每个普通观众都能记住今年夏天炽热的篮球记忆。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