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构筑孤寂老人的“老年乐园”
每日商报讯 在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竞渡社区,提起助老员杨金娟的名字,老人们脸上总会泛起温暖的笑容。这位58岁的日间照料中心助老员,将满腔热忱化作社区孤寂老人们的美好陪伴,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的“银发家园”。
陪伴照料,驱散独居老人的孤寂
推开贾奶奶家门的那一幕,深深烙印在杨金娟的心上。86岁的贾奶奶,刚刚经历了老伴离世。屋内一片狼藉,开水瓶的碎片散落一地,像老人破碎的心。贾奶奶蜷缩在轮椅上,巨大的悲痛让她将烦闷发泄在了摔打家什上。杨金娟没有多问一句,只是默默地拿起扫帚,利落地清扫干净一地碎片。待收拾停当,她才轻轻坐到老人身边,握住了那双枯瘦冰冷的手。没有说教,只有安静的倾听,听老人絮叨着与老伴风风雨雨的过往,听她诉说对未来的担忧。杨金娟温言抚慰,轻声开导:“奶奶,您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在呢。明天社区有活动,我来接您去看看,散散心,好吗?”那一天,她不仅清扫了屋内的碎片,更小心翼翼地拂去了老人心头的阴霾。此后,她成了贾奶奶家的常客,不仅耐心陪伴,还在老人生命最后阶段,跑前跑后帮助寻找合适的康复医院,入院后保持联系问长问短,让老人走得安详而有尊严。
杨金娟深知,对于孤独的老人而言,持续的惦念胜过千言万语。75岁的周大爷无儿无女,独自生活。每逢中秋、重阳这样的团圆佳节,杨金娟的心头总是牵挂着这位孤独的老人。她带着志愿者们亲手制作的月饼登门,陪着老人说说话,帮他收拾屋子,窗明几净中,是细致入微的关怀。“周大爷,天凉了,您得多穿点。”“最近血压怎么样?药可要按时吃啊。”重阳节的义诊现场,也总能看到她搀扶着周大爷的身影,一遍遍叮嘱着健康注意事项。
杨金娟用行动驱散老人们心头的孤寂,让他们的生活热闹起来,也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盼。
颐乐学院,筑梦老年人精神家园
日复一日的叩访与服务,让杨金娟有了更深的思考:仅仅将温暖送进家门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老人们真正走出封闭的空间,找到归属感,重燃生命的热情,让生命的余晖绽放光彩?这成了她新的追求。曾是社区文体骨干的她,深知精神家园的力量。一个大胆的构想在她心中成形——创办属于竞渡社区老人们自己的“颐乐学院”。
2021年9月,杨金娟协助社区开办了民乐班,组建了一支自娱自乐的民乐表演队伍,让丝竹管弦之音抚慰暮年的孤寂,让老人们找到了精神上的“家”。民乐队先后吸纳20多位老年乐手,平均年龄65岁以上,演奏乐器有苗子、中阮、范琶、笙、二胡、板胡和打击乐等。乐队不仅积极参与街道社区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和演出,也在杨金娟带领下从社区小舞台一路走向全国大舞台:参加杭州电视台开心茶馆进入十二强,在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中荣获优秀团队奖,在全国“华文奖”比赛中斩获金奖……
身为社区文体骨干,杨金娟还号召志趣相投的退休老人们组建起柔力球队与小提琴队,为蓬勃发展的社区文体活动注入新活力。这些社区为老活动,不仅锻炼了老年人的手脑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成为鼓励老人们走出家门的动力。在这里,他们与同龄人谈天说地,笑声不断,迟滞的双手重新描绘出生活的斑斓色彩。
为了让老人们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杨金娟坚持逢年过节组织大型文艺汇演。当舞台的灯光亮起,那些曾经沉寂的面容在掌声中绽放如花。看着老人们自信地展示才艺,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彩,杨金娟的内心充满了欣慰:“看到社区的老人们有地方去,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他们开心,我也就开心。”
春风化雨,温润“老年乐园”
在杨金娟精心编织的温情经纬里,竞渡社区的日照中心早已成为充满欢声笑语的“老年乐园”。这里的温暖,如同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一位老人的心田。
每周一次的越剧欣赏俱乐部,是许多老戏迷翘首以盼的时刻。悠扬的唱腔在活动室回荡,老人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回到了青春岁月。每月安排三次老年活动,一开始以健康讲座、安全知识讲座等为主,逐渐增加了手工课,不断提升着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杨金娟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