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100年前杭州的citywalk指南
发布时间:2025-08-18   都市快报

面向“中产”的吃住行指南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普通游客的西湖游览指南,作者坦言,“此编所言均以中产之资‘客家’为对象”。作者认为,名人有钱人游西湖有人带,根本不需考虑钱,所以书里把到哪里要花什么钱多少钱,列得清清楚楚,“不至受人愚焉”。

住宿标准依照“中产”能力,将旅馆分为甲、乙、丙等,甲等房间2元,乙等1.5元,丙等1元,湖景房加1元。书中说,杭州当年最好的新新饭店在岳庙边,每晚8元钱。

书里甚至标注了公交票价:从西湖边坐公交车到灵隐,票价2角;如果包一辆汽车,湖滨到灵隐要1元5角。书尾还有各种车费时刻表折页,非常详细,指示你在城站下车,再雇人力车至“新市场”,就到了西湖——现在的中河高架以西,到西湖边这一带,过去被称为“新市场”。

作者是位农学专家

披星戴月徒步西湖

本书作者陆费执(1892-1965),字叔辰,嘉兴桐乡人。他是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的三弟,清华学堂首期学子,庚子赔款留美学生,获佛罗里达大学研究院农学硕士学位。回国后,陆费执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农学教授,南通大学校董、农科教务长等职,毕生致力农科研究和农业推广,是近代知名的农学家。他还助力大哥陆费逵,参与中华书局的管理,主持出版工作,担任中华书局董事等职。

陆费执为何要写西湖步行指南?

柏宇说,陆费执在序言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当时流行的西湖旅游书的不足,“或偏于局部,或过于泛泛,或抄袭旧志,或得之耳闻,往往有已经毁败之处而仍详细说明者”。

陆费执不满足于道听途说,亲自徒步探索,环湖步行三次,登北高峰三次,南高峰五次,玉皇山三次,五云山三次,棋盘山与郎常岭各两次……“每游必步行,或独游,或二三人同游,自带干粮,随处食之。”

他还用20幅手绘地图,解决了当时其他指南“因无地图每致各地之方位不辨”的问题,还特别注重纠正流传已久的错误信息。

著名学者舒新城也曾回忆陆费执在杭州的情况:“虽然长不满五尺,力近足荷锄,然而披星戴月,徜徉乎山野之间之精神,固尤是农夫身手也。当其执教鞭于杭州时,三年之间,无暇不游,且游必步行。”

柏宇介绍说,在杭任教三年期间,陆费执遇假期便自备干粮,投身于西湖群山之中,称他是“民国杭州西湖citywalk鼻祖”实不为过‌‌‌‌(citywalk‌,城市漫步,步行探索城市街区,近年新兴的旅行方式)。

沿着百年前的路线

再游西湖发现惊喜

拜读《实地步行杭州西湖游览指南》后,90后书店老板柏宇,对书中推荐的路线产生浓厚兴趣,决定重走一次。

他选择了三日游路线,还将行程拍成短视频在网络上分享,点击量蛮火爆。

第一日路线:保俶塔—葛岭—黄龙洞—金鼓洞—紫云洞—岳庙—西泠印社—中山公园—放鹤亭—平湖秋月—湖心亭—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净慈寺—雷峰塔遗址。

年轻力壮的柏宇感到前所未有的徒步挑战,他说百年前的陆费执,应该是体能超常的人,“我是90后,体能也不错,这条路线上很难追上他,除非是走马观花。他早上七八点钟出发,晚上六七点才停歇,每天徒步12个小时,才能走完一日行程。”

三日路线复刻下来,柏宇有了多个惊喜:陆费执的步行指南放在今天,也不过时。

“还有一个很大的帮助,这个步行指南能再次呈现被我们忽视的一些历史地标。比如这次重走,我遇到一座护国仁王寺。虽然算是杭州人,但我这么多年从不知道这个地方,在黄龙洞一带,现在只剩遗址,有一个石碑,边上有个大雕塑,是一件中国传统乐器,唐宋盛行的演奏技艺断代失传,近代才有人去日本重新进行整理传承。”

书中还提到了西湖湖心亭,过去柏宇从未想过湖心亭可以登岛,看了书后,他到了湖心亭后特意打听,乘坐手划船是可以到湖心亭登岛的。

“这本书里呈现的历史细节,给人最大的回馈是,发现好多关于西湖的惊喜。”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程潇龙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