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超重力实验室(记者 张之冰 摄)
“金手指”综合体施工现场,塔吊工人正在作业(记者 张之冰 摄)
云门公园(二期)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在施工 (记者 张之冰 摄)
据铁路杭州站发布的最新客流数据,从7月1日至8月31日暑运期间,杭州累计发送旅客2212.7万人次,其中杭州西站发送旅客达279.74万人次,成为客流量仅次于杭州东站的杭州第二大铁路客运站。
自2022年9月22日开通运营至今,杭州西站这座现代化枢纽已走过三载光阴。三年时间,服务到发客流突破4000万人次,日均客流从开通初期的5000余人次猛增到今年暑运期间的9万余人次,累计开行列车12万余趟;铁路网络不断延伸,可通达全国146个地级市,形成“1小时到上海、4个半小时到北京、6个半小时到香港”的高效交通圈。
三年时间,依托西站枢纽崛起的云城,已按下建设“快进键”。云城核心区建成及在建道路、河道等基础设施项目33个,总长度达86公里;天元公学(西站校区)、浙大超重力实验室、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已经启用,4个安置小区和龙湖杭与城等4个商品住宅小区陆续交付。
一座“站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正加速呈现,助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创中心,为优化超大城市空间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能级跃升的交通枢纽 辐射25个省级行政区146个地级市
走进杭州西站,那座横跨云谷中部、高达24米的巨型扶梯依然是最动人的风景线之一。开阔的候车区域,如今已是人流如织、活力四射。
“开站初期,每日到发旅客5000余人次,如今客流量实现指数级增长,今年‘五一’期间,单日到发客流达17.5万人次,创客流纪录新高。”杭州西站枢纽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这一客流飞跃的背后,是高铁网络持续扩展的强大支撑。
三年来,随着湖杭高铁、昌景黄高铁、杭温高铁、沪苏湖高铁等多条线路的开通投运,杭州西站枢纽的辐射范围已全面扩大,覆盖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等25个省级行政区,通达南京、武汉、南昌、厦门、温州等146个地级市、439个站点,真正实现了从“城市节点”到“区域枢纽”的跨越。
8月下旬,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原沪乍杭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标志着这条西起杭州西站、东达上海东站的高速铁路距离开工又近了一大步,将实现杭州西站至上海东站40分钟直达,也将进一步巩固杭州西站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枢纽的地位,强化杭州与上海两大核心城市的“同城效应”,为人才双城生活、企业跨城布局提供坚实支撑。
9月中旬,新建杭州至衢州高速铁路全线接触网正式送电,标志着这条串联杭州与衢州的“黄金通道”距离开通再进一步。届时从杭州西站出发到衢州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
随着通达性的显著提升,杭州西站的服务能级也在同步跃进。今年年初,杭州西站智慧网约车系统完成升级改造,下了高铁就能“丝滑”衔接;不久前,西站旅客休息室也完成全面焕新,崭新的环境、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让人眼前一亮。
赋能发展的城市引擎 杭州科创CBD拔节生长
2022年,当杭州西站正式开通运营,杭州云城也从最初的“建一座站”,全面转向“造一座城”,紧紧锚定“加快建设、确保质量,早日把云城建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杭州新地标、城西CBD和高端人才集聚地”的目标要求,全面打造“杭州科创CBD”,以“点”的突破引领带动“廊”的提升,努力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强劲引擎。
科技创新的脉动,在这里已清晰可感。
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基地)已汇聚650余家高科技企业和平台,累计产值超1500亿元。
浙大超重力实验室进入带载调试阶段,将成为世界容量最大、实验能力最强的多学科超重力实验设施,为国家物质前沿科学发展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于今年6月全面建成,将为科研人员、在校师生等提供科研、学习与生活的柔性支撑,为云城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金手指”城市综合体不断刷新云城天际线,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面结顶,它们不只是写字楼,更将汇聚商业、休闲、生活多种功能,成为杭州崭新的地标“会客厅”。
对标商业规模全亚洲第一的重庆时代天街打造的云城天街综合体项目,包含龙湖L1级天街、超甲级办公中心、高端服务式人才公寓等,目前施工方案已完成优化,正在全力推进中。
建发杭州云耀时代总部产业园今年6月开工建设,将打造承接上海、南京、合肥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科创、金融、人才等高端资源溢出的首选战略门户。
此外,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浙江分中心室内装修收尾,浙江人才大厦完成主体结构验收,杭州资本云城科创中心正在开展地下室施工,保融科创总部研发中心近日完成桩基工程,盖乐世科创总部破土动工……一个个项目的协同推进,正共同构筑云城发展的坚实基座,为区域创新生态注入持续动能。
城市的温度,更在这里浸润。
基础教育配套日臻完善。15年制天元公学西站校区已于去年正式启用,覆盖全学段基础教育;杭州外国语学校余杭校区选址云城,育才小学(云城校区)项目正式落地,将以“名校引力”赋能“美好教育”,设计方案将于不久后与大家见面;双铁盖板之上的一座“空中花园”学校近日领取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将呈现。
云城人居品质持续进阶。渡梦雅居等4个安置小区和龙湖杭与城等4个商品住宅小区陆续交付,6800多户新市民在此安家落户。站北安置房一期、二期,J-R21-12地块安置房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全速推进中。近日,双铁盖板区域安置房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即将全面启动建设。今年以来,华润望云和绿城云诵桂月轩、云咏明月轩等住宅和商住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进行幕墙外立面及室内精装修施工,云城首个低密叠墅产品——华润置地望云润玺院,于8月正式亮相,由滨江携手坤和、联合共同开发的“咏舟府”,正步入销售周期。
西站站南土地出让即将收官,今年上半年云城核心区17个项目新开工,云城建设已步入成片成势推进、全面攻坚建设的新阶段,吹响了加快站北区域建设的冲锋号。当前振华西路、苏嘉路、双铁南路、留祥快速路地面道路、聚橙路、高教北路等17条道路正加速推进,为加快站北区域建设打好基础,为紧密联系双铁上盖、云谷、蒋村片区提供支撑。
当洒在“金手指”玻璃幕墙上的晨曦一路流转,向更远处的公园、产业园、学校、社区蔓延,这座年轻的新城,已积蓄起改变杭城格局的力量。
站城融合的落地范式 生活新地带活力新中心
化“流量”为“能量”,离不开发展理念与空间形态的双重创新。
从规划初期,杭州西站就致力于将交通功能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系统性布局商业、文化、展览与公共服务空间。雨棚上盖开发、桥下空间高效利用、“云门”地标塑造等创新实践,不仅集约利用土地,更极大拓展了服务功能与空间体验。
历经三年发展,如今的杭州西站,正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新地带、功能复合的活力中心。
“在西站”党群服务中心自主开发的“AI未来火车设计师”研学营,以及与城市大脑合作的机器人研学基地(RoboBrain Center),吸引了众多家庭和学校团体。
老挝青少年研学交流、HR数智创新大会以及联合省中医院推出的站内中医养生服务等品牌空间与特色活动,丰富了车站文化内涵,显著提升了客流的黏性与价值。
西站积极承接招聘会、行业会议、文创市集等大型活动,依托“云门”等地标形成强烈集聚效应,增强了西站的会展与经济功能,推动了商旅文融合发展。
据杭州交投集团西站枢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西站枢纽经营性房产出租率已超81%,商业与办公业态齐头并进。西站将持续拓展亲子、研学类活动市场,深挖站内文化服务与活动需求潜力,同时重点引入更多元化的餐饮品牌、文创零售、体验型业态,满足旅客、办公人群及周边居民的多层次消费需求,构建“站内经济”生态圈。
站与城的深度融合,不仅体现在枢纽站房内,更是要将高铁枢纽建设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日趋实现“站”与“城”的无界融合。
与杭州西站对外交通联络同步畅通,站城融合的交通网络也在持续升级。
云城区域内地铁3号线和19号线已开通,连接起杭州西站、东站、萧山机场三大交通枢纽,快速串联武林、钱江新城商圈。地铁12号线今年已进行盾构施工,位于云城的站北路站现已完成首块顶板浇筑。
核心区“四横八纵”道路基本框架正在形成。留石高架路、运溪高架路等构建起快速交通网,拉近云城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从西站出发即可上快速路、5分钟上高速路,1小时可通达全杭州。一南一北两条地下道路,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从西站南北综合体地下通过,将更好地构建起西站周边的立体交通体系。
融西站枢纽于山水田园之中,打造“三生融合”的世界级科创枢纽公园。
站南云门公园今年全面开建,其中一期项目换乘综合体已经完成主体建筑施工,计划年底前竣工验收,并同步开展公交线路引进及配套设施招商,投用后将率先为周边市民提供配套服务。
站北中央公园一期先行动工,将集中展示以绣球属、荚蒾属植物为主的华东特色植物景观,成为极具科普价值和景观价值的“最美绣球园”。其中作为过渡景观的一片向日葵花海,预计9月底开放,或将成为云城又一“网红”打卡地。
从四通八达的轨道网络,到活力迸发的城市空间,杭州西站与云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绘制一幅面向未来的崭新蓝图。这幅蓝图,不仅是交通枢纽的能级提升,更是“以站兴城”“以城促产”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杭州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聚力打造重要增长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一座“站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典范之城,正从容坚定地向我们走来。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