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商圈停车场兜圈20分钟找不到车位?是否曾在离场排队时无奈地看着计时器跳动?在杭州,这些停车痛点正被一系列创新技术破解——停车离场时间从30秒缩短至2秒,累计节约300万小时……
近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停车产业大会上,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展示了用数字技术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的创新实践。更令人期待的是,一只特殊的“巡检员”——四足机器人(机器狗)即将亮相,试点道路停车自主巡检。
打造三大智慧场景 破题“出行革命”
面对“找位难、离场慢、资源散”问题,杭州用数字化手段破题。通过修订管理办法,出台服务规范,统一全市停车场接入标准,让分散的停车资源连成一体。
由此,杭州打造了三大智慧场景:为政府提供“智政”场景,资源情况一屏统览;为场库提供“智管”场景,运营调度智能高效;为市民提供“智停”场景,让便捷“无感”。
最让人称道的是“一次绑定,全城通停”服务。基于信用体系,杭州再造停车付费流程,实现“先离场后付费”,将离场时间从30秒缩短至2秒。
如今,杭州已建成全国领先的城市级停车平台。系统接入停车场库6300个、泊位184万个,“先离场后付费”服务覆盖4500个场库、107万个泊位,用户数达490万。智慧停车带来显著效益:社会停车场日均泊位周转率提升16%,等效新增25万个车位。通过停车诱导等措施,杭州已优化100多处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
构建“全市共享一张网” 让停车资源“用”起来
今年年底前,杭州市民可能在拱墅区置业街看到一只特殊的“巡检员”——四足机器人(机器狗)。它将负责道路停车点巡检,以高频次、高精度、全天候工作模式,减少人工投入。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只机器狗能按照预设路线自主巡检,识别车辆停放状态、车牌号码,实时回传数据;配备高清摄像头,能判断车辆停放是否规范。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让机器狗能全方位感知环境,确保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
同时,杭州正推动共享停车政策纳入2025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突破口,推动社会各类专有车位加入共享网络。
目前,“邻里停”作为市级统一共享平台,已接入600余家单位、3.9万个共享泊位;专注住宅小区共享的“绿停”平台覆盖了400余个小区。
从社区邻里共享,到机关单位开放,再到热点区域专项推进,杭州正在构建“全市共享一张网”,让闲置车位“活”起来、停车资源“用”起来。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的智慧停车探索仍在持续深化,最终目标是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让城市更宜居、更智慧。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