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30天的史上最短秋天,让杭州人猝不及防间就从夏天迈入了冬天。
气温的急剧变化,也让流感悄然而至。面对流感高发,不少市民都悄然地戴起来口罩,并自觉做好个人防护。但难免也有不幸中招的。在高峰时段,拖着病体在医院等待抽血、化验,实属难熬。
近日,就有市民向潮新闻记者报料,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悄然上线了“居家闪检”新服务,推出“呼吸道病毒细菌12联检”项目,一次性覆盖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1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并且该服务由专业骑手上门送达采样包,协助完成咽拭子样本采集,将样本送至国家认证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体验感如何?检测结果是否能够用于临床?11月20日,潮新闻记者进行了实际体验。

上门小药箱。记者 盛锐/摄
记者在该平台搜索“居家闪检”就能直接跳转到相应的服务界面,服务由某健康医疗服务旗舰店提供,界面显示,该服务价格为98.9元。
上午9时7分,记者下单了该服务,实际支付69.9元。在购买界面,需要填写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大约10时20分,该平台专属的外卖员佩戴着口罩,携带一个小型家用铝合金药箱,抵达记者家中。
在药箱中,摆放着一盒一次性使用采样管、一次性手套、75%医用酒精喷雾。
记者注意到,外卖员会穿戴好一次性手套,并喷洒酒精喷雾后,打开采样管。盒内有一瓶保存液,一根咽拭子和一根鼻拭子。

骑手指导操作。记者 盛锐/摄
外卖员介绍,自己经过基本的操作培训,但采样的操作需要由消费者自己来,“其实我们就相当于是闪送,将东西送到你家,再送到检测机构。”
咽拭子和鼻拭子都需要采样,并存放在同一个保存液中。前后不到5分钟,记者就完成了采样。
外卖员表示,这项服务是11月初开始开展的,这两天气温下降之后订单出现了增多,但不是很明显,“半个月弄了10单左右。”
中午11时57分,记者就收到了检测报告,总用时不到3个小时。

“上个月我感染过甲流,算上排队抽血、等待化验结果的时间,当天在医院里待了至少2个小时。”对于这项服务,市民韩女士感觉挺不错的。她觉得有的时候,自己不确定是不是真的得了流感,去了医院又怕交叉感染,“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确实挺难熬的,这样子可以躺在家里等。”
不过,市民祝女士也提出,这个价格相对高了一些,而且十二项检测是否有必要,“甲乙流肺炎支原体三合一试剂盒,感觉就够用,价格也便宜很多。”
“类似的检测报告,只能说作为一个参考,但不能直接成为临床诊断。”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琴提到,应当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的接触史,对症用药。
比如,病症较轻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互联网医院远程问诊,将相关的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告知医生,对症下药,“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患者对交叉感染的担心。”
周琴也提到,用药后症状仍未没有缓解,或者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出现发热,切莫自行用药,一定要及早的来医院就诊。”
“目前逐渐进入流感的高发期,门急诊中阳性率正在逐步增加,占比在20%左右。”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益兰提到,按照往年的规律,秋冬时节是流感的高发期,并且以甲型流感为主,“得益于科普宣传以及流感疫苗的大力推广,相较往年,今年的增幅暂不明显。”
孙益兰介绍,今年的病毒主要为H3N2亚型,相较于去年的H1N1亚型传染性略强,症状类似,“主要以高热、喉咙疼、咽喉疼、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为主,如果持续出现相关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新闻+:这份健康提示请收好
(1)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高发季来临前建议所有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均应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感染流感风险较高和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2)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减少感染风险。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4)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与人接触要佩戴口罩,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根据需要及时就医。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