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培 | 在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中,曾多次来过临安(杭州),他在这儿结交友人、游览探亲,任官应试、写诗著文,与南宋统治集团多次发生冲突,遭到打击贬官,他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与杭州紧密相连,他在杭州创作的大量诗文,应该是杭州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游第一次到杭州,大约是在北宋靖康元年。那时他的父亲陆宰被朝廷任命为京西路转运副使,负责开封以西泽州、潞州一带军队的补养,不久即免职。陆宰只好带妻儿南归。那时正值金兵大举南侵,沿途风声鹤唳,兵荒马乱,流民遍野。一家人历经艰辛,总算来到稍为安定的杭州。这时陆游只有3岁,自然不可能对贾萦惺裁从∠蟆I猿ぃ谑凶芬湔舛稳兆邮毙吹溃骸拔疑Р秸ヂ遥以谥性岜即埽幢咭刮旁袈硭唬ゲ淮诺?BR> 陆游长大后,16岁时来杭州,据《剑南诗稿》卷十五记载,当在南宋绍兴十年(1140)。这时陆游与从兄伯山等一批亲戚友人同赴杭州参加考试,想得到功名,但未考上。但他在杭州与一帮文人少年相从过密,大家一起切磋学问,旅游玩耍,见识大为长进。“街坊灯火,湖柳风烟,岩壑搜奇,酒楼买醉,”这就是陆游记下那段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他住在西湖边的灵芝寺僧房中,他有《灯笼》诗见证:“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钟声才定履声集,弟子堂上分两厢。灯笼一样薄蜡纸,莹如云母含清光,还家放学竟末暇,岁月已似奔车忙。” 3年后,即绍兴十三年(1143)秋天,陆游19岁,他从家乡山阴(绍兴)到杭州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想取得进士及第。当时他住在舅舅唐仲俊家中,并与舅父在第二年元宵节同在杭州观灯。元宵后,他在杭州应进士举。在试卷上,他慷慨激昂,力陈抗金用兵之主张,痛说收复中原不可偏居江南之重要。可惜,当时朝廷由以秦桧及其死党们把持着,自然不会允许这样一位抗金学子充实朝廷官吏的,所以又不得中举。大约在这落第不久陆游即归乡,并与表妹唐婉完婚。2年后,婆媳失和,陆游迫于母命,忍痛与唐婉离婚,这才有了以后的佳作《钗头凤》。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29岁。这时他因祖上的积荫已补授登仕郎,根据宋制,他有资格参加临安“锁厅试”。这“锁厅试”是专为现任官员设置的进士考试。当时的主考官叫陈子茂,官职是两浙转运使。他是一位正直的官员,他发现陆游文章诗词都很优秀,就把陆游取为第一名。但恰好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在考试中。秦桧定要取他孙子为第一名,陈子茂刚直不屈,仍立陆游第一名。到复试后,陆游仍排在前,这大大地触怒了秦桧,他利用权力公然将陆游名字删除,并要办陈子茂的罪。恰好不久秦桧死去,此事才作罢。 陆游遭遇不公平,心中甚恼,对科举也无望,只好返回故乡。直到陆游晚年,他还补记此事:“陈阜卿(子茂的字)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既是显黜,先生亦几蹈危机,偶秦公薨,遂已。” 绍兴三十年(1160),陆游来到临安(杭州)任官职,职务是“敕令所删定官”,主要工作是编纂公布的法令,虽是个小官,仅八品,但究竟是个京官,可接近皇帝,这是陆游走上仕途重要的一步,能有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二,一因秦桧于5年前死去,朝廷上一大批主战派官员摆脱了巨大的政治压迫,主战的正直大臣们开始被启用,象陆游的老师、主战派领袖人物之一的曾几出山复用,就向皇上推荐陆游;二是陆游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因祖上恩荫出任福州宁德县主薄,而当时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的樊茂实是杭州人,又正好是陆的顶头上司。他非常赏识陆游,不断写奏章推荐陆游。这两点都与陆游能回到京城任官职有关。 陆游这次在杭州住在河桥边的百官宅。当时与文学家周必大隔墙为邻,出于同样的情操和爱好,两人关系甚密,结为好友。在陆游的《渭南文集》卷四十一中的《祭周益公文》,就记载着他们的友情:“某绍兴庚辰(三十年),始至行在,见公于途,欣然倾盖。得居连墙,日接嘉话,每一相从,脱帽褫带。从容笑语,输写肝肺。邻家借酒,小圃锄菜,荧荧青灯,瘦影相对。西湖吊古,并辔共载,赋诗属文,颇极奇怪。淡交如水,久而不坏,名谓知心,绝出流辈。” 陆游这段时间利用能接近皇帝的机会,积极向高宗赵构提出自己的抗金主张,如建议他更改妥协政策,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做好军队训练和后勤补给的准备,创造条件北伐收复失地等。 当时宋金两国的军事政治形势也正悄悄发生变化。金国国主完颜亮,不满足当时基本以淮河为界的军事形势,企图继续南侵,一举消灭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向南宋下最后通牒,要南宋割让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并派使臣议和,不然则以武力解决。高宗这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主战的想法占了上风,朝廷内主战派终于得势,抗金北伐成为主流。陆游也升官到大理司直兼宗正簿,任务是为皇家纂修“玉牒”,以编年体形式记叙帝王,全国之政令、赏罚、封域、户口、丰凶、祥瑞之事也须一一记载在册。 升官后,陆游得到公房二楹,因房子又窄又深,像一条船状,陆游自取名“烟艇”。在陆游的《渭南文集》卷十七中有《烟艇记》一文,文中写道:“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 不久,完颜亮果然大举南侵,60万金兵直逼淮河清河口一带。南宋抗金名将刘錡率军与金兵战,打了个大胜仗,又加上敌后沦陷区广大爱国百姓的义军配合作战,刘錡大军收复了高州、长水、永宁、寿安,并攻克洛阳。捷报频传,人心鼓舞。陆游闻讯兴奋异常,并作诗贺之。 同年九月,陆游升任枢密院编修官。枢密院是宋代的军事最高领导机关,编修官负责秘书方面工作。陆游在《上殿札子》中,一方面对皇上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振肃纲纪,请求荷戈上阵,乘胜追击的请求。 好景不长,绍兴三十二年(1162),因抗金老将刘錡积劳成疾,战死前线,宋金两国的军事形势又起变化。陆游忧心如焚,有诗《刘大尉挽歌辞》道:“羌胡忘复肓,师旅备非常。南服更旄节,中军铸印章。驰书谕燕赵,开府冠侯王,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为刘錡惋惜,也为自己未上阵杀敌遗憾。不久,因他直谏抗金事,冒犯了赵构,被罢职归乡。 绍兴三十二年,赵构退居,孝宗赵眘即位。开初时,孝宗有收复失土之决心,主战派占上风。陆游因起居郎周必大、宰相陈康伯等人推荐,重被起用。孝宗接见他后,赞扬他“力学有闻,言论剀切。”赐他进士出身,并任他为枢密院编修,参与了朝廷大量军政文书的起草工作。他在《剑南诗稿》中有记载:“余尝草丞相鲁公以下与夏国之书于政事堂。”、“游尝为丞相陈鲁公、史魏公、枢相张魏公草中原及西夏书檄于都堂。”政事堂、都堂分别是南宋最高行政、军事部门中书省、枢密院的办公地。由于直言抨击结党营私的龙大渊、曾觌两人而得罪孝宗,又被贬官出京归乡。 从39岁贬出京城临安后,直到64岁才返回杭州任职,其间26年中,陆游一直在四川、福建、江西一带任地方小官。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由于周必大等人的再三推荐,才有机会返回首都,任严州(今建德)知府,位级从六品。赴任前,他与友人畅游西湖,作诗道:“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匆匆。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寓居京城,又作《临安春雨初霁》这一千古绝唱,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句更是流传数百年,成为家喻户晓之名句。据说此诗传入皇宫后,皇帝也十分赞扬,于是“小李白”之誉冠于陆游。 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64岁,被孝宗召回京城任军器少监,此官职为专管武器制作的军器监的副职,从六品官职。此时,他住砖街巷,据《西湖游览志》卷二十,该巷即今天的孩儿巷。陆游有《夜归砖街巷书事》二首为证,其中诗云:“到家四邻寂,往往睡已熟”、“寒犬吠荆篱,棲鹊起丛竹”、“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等名句。第二年,陆游升任朝议大夫,正六品,礼部郎中,参与管理礼乐、祭祀、朝会、教育、科举等方面工作。在这期间,他仍积极宣扬抗金主张,坚决站在主战派一边,严词批评主和派,也写了不少爱国诗词,如:“渭桥耻未雪,孰谓方可爱?”、“平生击虏意,裂眦发上冲”。在主和派官员的围攻、诬陷下,陆游这次仅在京城任职一年多便被罢官归乡。 嘉泰二年(1202),陆游78岁。因丞相韩胄的推荐,来临安任华文阁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这次来京城,离上次离京已13年之久,追昔抚今感慨万分,有诗云:“六十年间几来往,都人谁解记衰翁!”在他主持修史期间,完成了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后便提出年迈退休。他在诗中写道:“瘾老入朝无是错,期年决去已为迟。天公赋予谁能测,只吝功名不吝诗。”嘉泰四年,他以太中大夫官衔致仕退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杭州。数年后,以85岁高龄去世于故乡山阴(绍兴)。 从初生到死一生,陆游都与杭州紧紧相连,尽管屡遭打击,但抗金信念依然。在他晚年居杭州时有《卜算子·咏梅》一首最能写出他的心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