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与十二道金牌 |
2010年10月26日 15:06:40 星期二 |
■ 顾志兴 南宋绍兴十年(1140),抗金名将岳飞自郾城进军朱仙镇。其时宋金战争形势对宋十分有利,民气大振,北方义军“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而在金方则“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兀术因此哀叹“自吾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帅乌陵思谋谕部下“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在这种军事态势下,岳飞大喜,语其下属曰:“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可是朝廷强令岳飞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就是这十二道“金字牌”,生生把岳飞从抗金的前线召回京城临安,造成了尔后岳飞屈死风波亭的悲剧命运。这“十二金牌”不仅见之于正史,后来无论稗官野史,以至于小说戏曲、鼓词说书凡敷演岳飞故事者无不言及,几至妇孺皆知。 “十二金牌”究竟为何物?“十二”是数字,言其多,岳飞一天连接“十二金牌”,言事情的紧急,这好理解。“金牌”有人以为是调兵遣将的兵符,有一定道理,但不确切,实际上这是一种檄牌。所谓檄牌是我国古代官方文书用的一种木简,长尺二寸,多作征召、申讨之用。若有急事,则插上羽毛,称为羽檄,也就是后来的鸡毛信,表示特别紧急。据《宋史》卷一五四《舆服志》所载,实际上这是宋代邮驿传递上的一种标识。其云:“又有檄牌,其制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金字牌者日行四百里,邮置之最速递也,凡敕书及军机要切则用之,由侍省发遣焉。乾道末,枢密院置雌黄青字牌,日行三百五十里,军期急速则用之。淳熙末,赵汝愚在枢管,乃作黑漆红字牌。”近人楼祖诒《中国邮驿发达史》于《宋驿述略》中明确指出金字牌“此即岳武穆所奉之一日十二金牌也”。新版《辞海》及《辞源》修订本亦持此说,但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一》云: 驿传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三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沈括的这条记载很重要,又很明确,即是按宋制邮传旧分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但至神宗熙宁间(1068-1077),又新设“金字牌急脚递”,其形制为木牌红漆上书黄金字,故有“金牌”之称,而这种“金字牌急脚递”其速度超过《宋史·舆服志》所载的金字牌,要快一百余里,一为四百里,一为五百余里;更重要的一点是《宋史》上所指的金字牌是由内侍省(政府机构三省之一)发遣,而沈括所记的“金字牌急脚递”则直接从皇帝御前发下,故三省(政府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皆“莫得与也”。 南宋政权是在战争中建立的,前期一切规章均按前朝制度行事,尔后始逐步修订以适应形势,上引《宋史·舆服志》所记“乾道末,枢密院置雌黄青字”、“淳熙末,赵汝愚在枢管,乃作黑漆红字牌”,是军事机关邮递军情的一种改进。元脱脱主持修的《宋史》,前人多有诟病,此可为一例。其实沈括所记乃史之缺文,价值很高。这样我们可得出一个认识:岳飞收到的十二金牌,即是沈括所言的“金字牌急脚递”,这种金字牌急脚递创自北宋神宗熙宁间,南宋早期仍继续使用,是从皇帝御前直接发下的,政府(三省)、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无权发出;这种金牌主要是当时最迅捷的一种邮传方法,打个不尽恰当的比方,犹如今日派专机直接递送的特快专件,自然要比普通的用火车、汽车传送的特快专件还要快得多;金牌的递送过程中,金牌这个标识物或是拿在递送人的手上或是挂在快马的明显的地方,当时百姓官员对这套传递方法应是了解的,所以望之者无不避路。这种金字牌在当时主要是快递的标识物,并不具有调兵的功能,递送的信使还须带有皇帝的诏书,事实也是如此,上引《宋史·岳飞传》说到岳飞接到“十二金牌”,无奈之下准备班师退兵,而当地百姓“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另外,南宋高宗建炎初曾制有兵符,据载是铜制兵符,其制不详。 最后还得说一下,南宋建都杭州一百余年随着经济和军事的发展,以临安(杭州)为中心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邮传体系,据有人研究至少有以下几条线路:一是从临安到安徽池洲的线路;二是从临安府至安徽太平州的线路;三是从临安府至建康府(今南京)的线路;四是临安府至镇江府的线路;五是临安府至嘉兴府、平江府(今苏州)的线路;六是临安府至绍兴府、庆元府及台州、温州的线路;七是从临安府至严州(今建德)以远的线路。这些线路的途中都有驿站或递铺的设置。这些驿站(递铺)的设置除了军事上的需要外,官方文书的投递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此外还可于此转运货物等。后来南宋政权相对稳定后,这些驿站(递铺)的经济功能相对突显。 关于高宗派出专使命岳飞班师,究竟走的哪条线路,史无明文,也未见前人记载,不能妄言,但至少是选择上述几条线路中的一条,渡长江而北去,进入交战区想来只能靠斥候(堠)也就是放哨的侦察兵安排的了。 |
来源: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