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城市历史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内容
2011年08月15日 09:10:23 星期一

  

  访谈人:司马一民

  

  日前,市政协常委、《西湖边的王朝》和《西湖边的佛国》等书的作者孙跃就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中学习杭州人文历史的问题,接受了《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司马一民的采访。

  司马一民:今年年初,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杭州建设学习型城市作出了部署,其中在讲到学习内容时,讲到要学习杭州的人文历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孙跃:我感到这一点很重要。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基因,也是一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所在。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学习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丰富广大市民和新杭州人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加对自己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增强对杭州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激发广大市民和新杭州人热爱杭州、建设杭州的热情。

  司马一民: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总是与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学习杭州人文历史与弘扬杭州的人文精神有着怎样的关系?

  孙跃:确实如此。杭州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杭州的人文精神就是在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文化语境中形成的。杭州富庶的物产和秀丽的山水,加上历史对杭州的眷顾和厚爱,在杭州的历史上,出现过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等许多历史名人,他们的人格和人品、思想和精神、理想和追求,他们在杭州的轶事和言行,给杭州留下了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些与杭州人的生活方式及民俗相结合,形成了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学习历史文化,可以提高人的人文素养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对杭州人文精神的延续、发展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司马一民:近几年你撰写了《西湖边的王朝》、《西湖边的佛国》等书,为什么要写这些书?

  孙跃:我出生在杭州,一直在杭州生活,很喜欢这座城市。我感到爱一座城市,就需要了解它,其中包括它的过去。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杭州能够在中国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古代文化中良渚文化的中心区域在杭州的良渚一带;二是吴越国的首府建在杭州;三是南宋王朝建都于杭州。这三个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文化灿烂的历史时期,是杭州历史的三个重要支点,是杭州发展的历史高峰,也是杭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应该成为杭州人的骄傲,成为杭州人应该知道的重要历史阶段。

  司马一民:于是你就把目光投向了南宋与吴越国?

  孙跃:是的。南宋王朝偏安杭州,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大大推动了杭州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给杭州带来了高度的繁华。为了把这段历史介绍给读者,我写了反映南宋历史的《西湖边的王朝》。而南宋王朝之所以能够以杭州为都城,又与吴越国的建立、发展和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吴越国时期,杭州、苏州乃至两浙地区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相对比较稳定安宁,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为杭州以后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为日后杭州成为南宋都城创造了条件。

  吴越国是在唐朝末年出现藩镇割据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善事中国,保境安民”是吴越国的创立者钱镠从当时的总体形势和吴越国地狭兵少的实际出发,制定的吴越国的国策,这一政策的实行,使这一方土地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保持了一份相对的和平和安宁,使江南水乡在稳定发展中呈现出初步的繁荣。这在当时的五代十国之中,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吴越国在当时成为一方人们向往的乐土。

  吴越国的这段历史,对杭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吴越国所辖地区和杭州人来说,也是应该记住或者说不能忘记的,至少是应该有所了解的。这就是我在《西湖边的王朝》出版以后,接着写《西湖边的佛国》的原因。

  司马一民:为什么要把《西湖边的佛国》作为写吴越国的书名呢?

  孙跃:因为吴越国的统治者尊崇儒学,倡导佛教,信佛顺天,两浙尤其是杭州的湖山之间,寺院遍布,塔幢林立,信徒众多,高僧频出,佛学广播,梵音不绝,呈现出一派“东南佛国”的景象。吴越国时期建的六和塔、保俶塔、白塔、雷峰塔等一座座古塔倒映在江河湖水之中,折射出历史的岁月沧桑、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尤其是西湖边那座建于吴越国时期又几经兴衰的雷峰塔,就像一面映照杭州历史的镜子,反映出杭州自吴越国以来的兴衰和变迁。

  司马一民:现在写历史的书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能不能谈谈你这两本书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孙跃: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过去的事实。我认为写历史,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前提,要严谨、慎重,不能随意戏说;但历史又是由人和事件组成的,是丰富多彩的,把历史写出来让人看、让人读,要能让人看得下去,读得有兴趣、有滋味,因此也要避免呆板和枯燥,不一定都要把它写成教科书和学术论文那样。我尝试先把吴越国和南宋的历史梳理清楚,抓住主要脉络和主要人物,以简洁、生动的散文笔调把它反映出来,介绍给读者,使人们可以倾听到这块土地上发自吴越国和南宋历史深处的声音。就是尝试用散文的笔调写历史,对遥远而厚重的历史进行轻盈、明快的叙述,努力写出受读者欢迎的历史散文。当然,以散文的笔调写历史,不是要让人觉得历史之“轻”、历史之“浅”,而是要让人读得下去,在轻松的阅读中,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之厚、历史之重。

  司马一民:学习历史可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那么阅读自己城市的历史,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孙跃: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而生活品质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以后,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了新的追求。而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所处城市的历史变迁和著名的历史人物,应该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上的组成部分,是体现人的知识水平和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方面,也是体现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生活在以前吴越国所辖区域和南宋都城的人来说,对吴越国和南宋的历史,对那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应该有所了解的。

  当然,学习吴越国和南宋的历史,并不只是为了了解,在这段历史中体现了两浙及杭州的历史文化脉络和人文精神,其中的许多文化元素,是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的,有些内容在新的时代可以为我们创造新的历史、新的文化以及我们今天的创业创新提供借鉴和营养。比如,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就可以为我们的文化和创意产业提供众多的素材、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无穷的创意灵感。

来源: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