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设的蓝图上勾勒美好愿景,在政协履职的道路上传递民生心声。市政协委员、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徐召儿,凭借专业智慧与责任担当,在双重角色间架起桥梁,为杭州的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添砖加瓦。
提案里的民生温度
“作为市政协委员,我最关注建设领域有关民生的议题。”近年来,徐召儿围绕城市更新、无障碍设施建设、健身绿道设施建设等多个民生领域,深入调研,反复推敲,先后提交了一系列提案。如今,这些提案有的已顺利实施,有的正在有序推进,为市民生活品质提升贡献力量。
助推“宁静工地”建设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去年11月,省建设厅、市环保局等多个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和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围绕“宁静工地”噪声扬尘污染防治展开专题议事。会上,各方充分协商,发挥政府优势,聚焦民生实事,通过五级结对联建凝聚共识。“看到大家为了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齐心协力,我深刻体会到政协履职的意义。”徐召儿感慨道。越来越多市民享受到“静”好生活,正是数场这种协商议事会多方协作的成果。
专业赋能城市更新
在杭州城市更新与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徐召儿带领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团队积极参与,贡献专业力量。从武林路、建国中路的城市更新项目,到潮鸣街道、文晖街道、和睦街道的社区旧改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倾注着团队的智慧与努力。
“在社区旧改项目中,我们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整体面貌,还增加了停车位,升级了绿化绿道设施,加装了电梯。”徐召儿介绍道,这些改造举措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切实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此外,在教育建筑领域,设计院设计的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杭州高级中学临平校区等项目,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凸显校园文化,为新时代学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老建筑“活”起来
城市发展不能丢了“老底子”。如何在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留住历史文化的根脉,是徐召儿一直思考的问题。“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城市才能有底蕴、有温度。”
在参与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修编工作时,徐召儿主张“修旧如旧,活化利用”,即在尊重原有风貌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历史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用途和新价值。例如,将一些历史建筑改造成小型博物馆、展陈中心或社区活动场所,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又赋予其新的活力。这些改造后的建筑,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在新的建筑设计中,徐召儿也不忘融入传统元素符号。他认为,老建筑有故事,新建筑有温度,这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通过这种方式,城市的历史韵味得以延续,新老建筑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在徐召儿看来,政协委员与建筑设计专家的双重身份相辅相成。作为设计专家,他以专业视角审视城市发展需求,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作为政协委员,他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提案,推动问题解决。“这两个身份就像一双翅膀,让我能够从不同角度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