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杭州市钱塘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即将召开。钱塘政协推出《委员风采》栏目,带大家一起认识这些为钱塘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的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委员
卢洪雨
育桃李 献良策 构筑高校与社会互通桥梁
作为钱塘区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会经济金融专委会主任、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系教授,卢洪雨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高校教学与政协履职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卢洪雨长期坚守教学一线,专注于国际贸易领域,尤其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企业创业等方面成果斐然。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主要建设者和省一流课程《外贸企业创业》的主持人,她凭借卓越的教学能力,已指导十多位同学成功创业,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
她不仅是学术领域的引路人,更是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身为政协委员,卢洪雨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的独特优势,建立“学生观察员”机制,通过定期与学生们交流社会热点问题,把握青年的关注、思考与观点,这为她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拓宽了思路,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作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在钱塘开展的“潮起钱塘·青春智荟”模拟政协活动中,卢洪雨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悉心指导学生。在她的带领下,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们积极思考、深入调研,提交的提案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成绩斐然,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充分展现了高校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风貌。
政协委员的经历,也为卢洪雨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启示。借助政协平台的资源优势,她邀请国际贸易专业领域的政协委员走进校园,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行业前沿动态与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此,她计划在未来大胆探索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改革创新,致力于为社会培育出更具适应性与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侧重于传授学生理论研究方法,而对实际业务操作的指导相对匮乏。这种状况导致企业虽对高校人才有着强烈的合作需求,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推进。”卢洪雨说道。她针对这一问题撰写了相关提案,期望通过政策层面的关注与推动,逐步解决这一制约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
卢洪雨在高校教学与政协履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成为高校与社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杰出典范。
区政协委员
徐琦
“青”力“青”为促共富
“低碳乡村”向未来
说起钱塘的农业农村和区情区况,徐琦如数家珍。这位学于钱塘、创于钱塘的“85后”新钱塘人,扎根钱塘多年,不仅同伙伴们创立了区文旅品牌领军企业——麦扑,还以其突出的能力和素养,积极争当参政议政的先锋、民主监督的中坚、联系群众的纽带。
徐琦的政协委员履职经历,始终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紧密相连。从文创企业的CEO,到深入田野的“草帽专家”,角色转化之间,饱含着徐琦助力乡村振兴的真挚心意。在下乡入田的过程中,徐琦发现,钱塘虽是农业大区,但在水稻种植方面,还存在成本高、口感差等问题,致使单价偏低。“老百姓都不愿种水稻,这个难题该如何破解?”徐琦陷入了思索。
为解决水稻种植困境,他联合多方力量打造“同心共富试验田”,从品种引进、技术指导到销售助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2024年“钱塘共富大米”项目成效显著,成功带动新围村众多农户参与其中,年产大米超1000吨,农户收益十分可观。
“青年投身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是徐琦履职的关键所在。“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一方面,可以结合农文旅发展休闲农业;另一方面,联动区内14所高校,为大学生创造优质的社会实践机会,鼓励青年人下乡入田,促进创业就业。”目前,徐琦正与农业农村局合作,尝试为年轻的农创客提供资金支持,期望吸引更多青年留在乡村发展。
过去一年,徐琦在爱心公益方面的成果同样丰硕:牵头“塘塘有棵树”公益行动,在理塘县藏巴乡种植超4500棵树,募捐超30万元;助推“塘塘助学护学”行动,募集25万元,30多位爱心企业家结对帮扶理塘35位困难学子,助其掌握技能回乡创业。去年7月,徐琦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先进个人”。他始终强调社会责任,在政企协商会上呼吁企业担当,怀揣着促进共同富裕的赤诚之心,在公益之路上稳步前行。
新的一年,徐琦又有了新的思考方向——“低碳”领域。由他牵头的项目“数智双碳 碳富数智”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功在钱塘签约落地。同时,他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以青年引领乡村绿色能源转型,助力低保户共富”方面,积极探索钱塘“沐光行动”,通过在钱塘区及周边为低保户和贫困家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以期为贫困家庭提供稳定收入。
“让青年人才投身乡村绿色能源转型,能为乡村经济和弱势群体带来新机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实现共同富裕。”徐琦积极展望道。
区政协委员
樊志明
以科技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当“杭州六小龙”成为热议话题时,钱塘区政协委员、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樊志明却思考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这些‘科技新贵’尚未出现在钱塘?”
作为经济界别委员,樊志明长期关注经济动态,深入研究企业痛点与行业堵点。他在区政协全会上提出《关于推进美丽经济发展、打造美丽产业集群的建议》,这一提案与钱塘区成立“杭州美丽云城”产业平台、发展“新经济”的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基于构建美丽产业生态的理念,樊志明积极履职,依托国风文创委员工作室、区文化产业协会和省时尚产业联合会,推动政、企、校三方联动,盘活区内高校文创资源,促进钱塘文创深入基层。同时,他努力引入以美丽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企业,着力打造“创业投资在钱塘”“快乐消费在钱塘”“幸福生活在钱塘”的“美丽窗口”,积极展示钱塘宜居宜业的营商环境,助力区域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这些都是‘美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区内传统制造业基本盘的硬实力,关键还要靠科技创新。”樊志明表示。钱塘作为产业大区,近年来科技创新集聚效应显著:2024年,钱塘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三,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排名全省第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数量均保持全省第一梯队……通过企业间交流分享和赴外调研,他认识到,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营造创新生态氛围,持续深化政企校三方联动,推动“钱塘制造”向“钱塘创造”转型升级。
为此,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准备提交“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提案。他建议,在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上,不仅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还应鼓励链主企业驱动的创新平台建设。例如,区内的上市公司泰瑞机器,在全球拥有多个研发设计中心,可鼓励聚集一批相关产业链的科创型企业,共同将高品质园区打造成为“钱塘汽车产业创新谷”,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展望未来,樊志明补充道,“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推动钱塘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