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拓展网络统战工作 |
2020年01月09日 15:23:50 星期四 |
广泛凝聚共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在近年来席卷全国,“互联网+统战工作”的工作形态也应运而生。 将互联网思维与统战工作有机结合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搞好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无小事,统战工作涉及的主要是同党外的关系,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大局”,在新时代下,统战工作应当同互联网相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自由、便捷、交互等特性,充分团结新媒体从业人员、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络人士,发挥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维护意识形态等发面的正能量。 一、“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内涵及特征 1.“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内涵。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统战工作不是互联网与统战工作的简单叠加,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网络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顺应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网络统战工作是互联网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有机融合; 第三,网络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参与国际舆论斗争;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党的统战政策、统一战线工作成果和统战代表人物;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加强统战干部与统一战线成员的联系、了解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思想动态;合理引导网络舆论,弘扬正能量;应对网络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强化网络安全,等等。 2.“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特征。“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统战工作较传统统战工作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此相对应,“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统战工作也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 一是政治性。网络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新时代、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网络统战工作即使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但其仍然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于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是开放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社交平台的出现使传统统战工作突破了时间、地域、身份等方面的限制,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这正是“大统战”的思想。 三是综合性。网络统战工作不仅仅依靠互联网技术而进行的线上的单项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是线上、线下工作的有机结合。网络统战工作并非因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凭空产生的新鲜事物,而是基于传统统战工作发展而来,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是迅捷性。网络统战工作的迅捷性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换言之是得益于手机、iPad等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使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大大增强,极大提升了传统统战工作的效率。 二、“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的历史机遇 1.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深入发展突显网络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庞大的网民规模以及发达的网络基础设施构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汇聚着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他们的思想、观点和理念在这里交融汇聚、交锋交错,使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成为一个思想的大染缸,各种有益的、有害的信息汇聚于此,若不加以引导,极易发生不良后果。因此,“党的统战工作若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将工作触角延伸至互联网领域。” 2.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深入发展使为统战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方法。在现实空间中,传统统战工作的工作方法和载体主要是联谊会、座谈会、组织学习。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在很大程度上由线下转入线上,由点对点转为点对面,传统的统战工作方法和载体难以适应统战工作的需要。互联网的出现,开启了全新的工作方式,由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增强了统战工作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3.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深入发展助力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大统战”战略思想是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促进了“大统战”战略思想的实现。首先,互联网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传统的、狭隘的、部门化的思维方式正在被全党、全社会逐渐抛弃;其次,互联网打造的虚拟空间可以延伸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其构建的沟通交流平台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没有时间、地点上的障碍;最后,互联网的信息搜集功能,使党和国家能够更加及时的了解舆情,为中央制定政策方针、总揽统战工作全局提供了条件。 三、“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1.思想认识滞后,网络统战的理念尚未普及。首先,部分同志对网络统战理解不深刻,从内心深处排斥新事物,认为网络统战是“瞎折腾”,看不到其巨大作用和潜力。其次,部分同志存在认知片面化的问题,例如,有同志认为网络统战工作只是将统战工作“上网”,或是简单理解为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最后是认识扭曲化,极少部分同志受网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对统战工作进行抨击、歪曲,这种思想不仅仅是有瑕疵的,而且是有害的。 2.网络世界的思想观点纷繁复杂、激烈碰撞,增加统战工作的难度。从国际上看,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一些极端言论伴随着互联网进入我国,并且在一些群体中建立威信,动摇了少部分人的共产主义信念;从国内来看,近年来,社会“撕裂”趋势是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的事实,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网络上被大量讨论,虽然“真理越辩越明”,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害的、扭曲的思想的蔓延。 3.开展网络统战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首先,是人才总量稀缺。统战工作是具有基层性质的工作,当前许多地区的统战工作部门缺兵少将,很多的岗位甚至是兼职,没有足够的人员开展统战工作。其次,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缺乏。开展网络统战需要兼具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与精通党的统战工作理论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网络统战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这类复合型人才尤为缺乏。 4.网络统战工作缺乏系统的工作机制。从微观来看,基层网络统战工作没有在横向上形成合力,这主要表现为统战部门尚未形成系统和规范的要求,一些统战工作部门的网络统战工作基本由个别科室兼管或者是某个个人来负责运行,没有把网络统战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来全面部署。从宏观来看,全国网络统战工作没有做到宏观与微观的衔接,没有在纵向上形成合力,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网路统战的全面部署,也没有总结各地网络统战工作经验形成工作指引。 四、“互联网+”时代下针对网络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的对策 1.强化思想建设,转变工作理念。全党应当将网络统战工作放在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主体意识,在全党上下形成网络统战的工作氛围。首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即“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在网络统战工作中,互联网思维具体表现为重视“阳光统战”、重视网络舆情、注重平等交流、重视科技应用。其次,要强化政治教育。要想做好网络统战工作,必须对统战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克服和消除各种消极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2.加强与新媒体代表人士的团结和联系,大力宣传主旋律。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络人士大量涌现。在这两个群体中,有些经营网络、是‘搭台’的,有些网上发声、是‘唱戏’的,往往能左右互联网的议题,能量不可小觑。”因此,我们要注意网络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等网络人士的政治引领。各地统战部门应当对本地区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的总体情况进行摸底,将他们作为统战工作重点。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网络统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统战人才队伍是做好网络统战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做好人才选拔工作,大力选拔适应网络统战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做好人才管理工作,各地应当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指定详细的网络统战人员管理细则,规定灵活的选拔机制、更新机制、退出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 4.建立长效机制,打造网络统战阵地。首先要做好制度保障工作,要加强网络统战相关立法,结合已有的网络统战经验,制定并发布网络统战工作指引。其次要加强统筹协调,特别是部门之间的协调,构建党委领导与统战部门领导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最后,重视互联网平台建设,立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信息发布和交流互动平台,掌握网络话语权,形成坚实的网络统战阵地。 |
来源: 作者:农工党杭州市委会 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