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省政协举行民生协商论坛,围绕“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协商议政。副省长成岳冲到会听取意见并讲话,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互动回应。省政协副主席裘东耀主持论坛活动。
论坛在省政协机关设主会场,温州、湖州市设分会场,并现场视频连线杭州市拱墅区政协委员、大关街道“百姓书场”负责人周鹏。区政协副主席杨俊、文史委主任周建仁在大关街道“百姓书场”参加活动。
前期,省政协副主席裘东耀、市政协副主席陈新华一行在区委副书记、区长冯晶,区政协主席杨国琴陪同下在我区调研“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总体情况时,对“百姓书场”给予充分肯定。
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我省2022年民生十大实事之一,契合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精神实质,是我省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水平推进人的现代化、实现精神富有的题中之义,既是“民之要者”,也关乎“浙之重者”“国之需者”。
区政协委员周鹏在大关街道“百姓书场”与主会场视频连线汇报交流时娓娓道来,拱墅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推进“三城五区”建设,聚力构筑“大运河幸福家园”,积极建设精神富裕基层单元,让高品质、高效率、智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在咫尺,成功打造了5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大关街道重点打造的“百姓书场”,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基层百姓文化品牌”,是老旧小区做亮做响“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典型范例。自2006年挂牌以来,百姓书场累计开讲说书评话5000余场,听众达20余万人次,并很荣幸成为省级文化驿站、国家级非遗杭州评话的重要传承基地。
老旧小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怎么做?作为各地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性难题,如何破局出圈?怎样挤出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的场地空间?怎样立足地方特色来打造基层文化的亮点?怎样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吸引老小区的居民百姓?
对此,周鹏委员结合拱墅区大关街道的实践探索,在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提出了三条针对性建议:
一是依托城市“有机更新”充实文化空间。大关街道“百姓书场”建设是在老旧小区改造基础上完成的,实现了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的“双赢”。目前,百姓书场与杭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合作运营,打造了杭州首个评话主题公园,公园由百姓书场、评话廊亭、评话廊道等部分组成,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秀传统文化大餐。所以,各地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来盘活社区“金角银边”以及闲置空间,为社区文化提供场地空间。
二是践行“活态传承”方式激发文化生命力。“杭州评话”是一种地方特色文化,既需要传承,更离不开创新。我们的“百姓书场”将传统评话与宣讲党的理论相结合,汇聚10余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组成“红色评话宣讲团”。这种活态传承方式,既能呈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体现新时代发展活力,为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赋能基层文化。我们希望省市政府部门能够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建立专项资金,对文化新业态给予指导帮助、税收优惠和版权保护,对基层文化品牌项目、高端领军人才及非遗传承人的公益性活动给予适当补助,真正助推新时代基层文化建设扬帆远航!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