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杭州市将婴幼儿照护服务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第三年,现有的托育服务进展如何?下一步工作如何改进?6月29日,杭州政协召开“请你来协商·推进托育机构发展,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月度协商会议。通过视频连线,杭州主会场和拱墅、滨江、临安分会场一道,共话0-3岁的“育儿经”。
听听委员们的“育儿经”~
市政协委员张琳
近年来,民办托育机构已成为杭州托育服务市场的主力军。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张琳建议明确企业托育的公共服务地位,并通过税费减免、租金补助、师资培训、综合奖补等方式,充分调动主办者积极性。“同时支持国有企业试点举办托育机构,探索提供一种成熟的运作管理模式。”
市政协委员于涛
针对民办托育机构备案难问题,于涛认为,应尽快制定《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加强事前监管,对设施配建、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加强事中监管,通过健全民办托育机构等级评估机制等加强事后监管。
拱墅区政协主席杨国琴
“对托育机构安全、精准、有效的闭环管理,离不开数字赋能。”杨国琴说,拱墅已探索开发并在“浙里办”上线“拱墅养育照护一键通”平台,成为婴幼儿照护的国家级示范项目点。她认为,要基于家长用户立场、瞄准托育市场动态需求,加大卫健、教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整合力度,做优做强全市数字化托育服务平台。
界别群众在线上建议
线下发言全面深入,线上讨论也好不热闹。“养育孩子需要体力和经济支撑,能否加大社区、产业园区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建设,让年轻妈妈尽快返回职场?”在市政协智慧履职平台上,一位界别群众的建议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滨江区政协主席张玮
“在青年人才集聚的滨江,带娃上下班正成为新风尚。”张玮介绍了滨江正创新发展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托幼一体”服务模式,“父母在楼上上班,孩子在楼下玩耍”。基于滨江实践,她建议加强对第一批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试点经验的发掘和提炼,进一步完善媒体联动、资源统筹等机制,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市政协委员袁雁飞
袁雁飞则建议,探索发展以社区为导向的家庭式托育,将已有比较优质的“妈妈园”“邻托”“民居园”等升级为家庭托育示范点,循序渐进推广普及。
临安区政协主席李赛文
“托育从业人员是一个需要具备营养、卫生、保健、护理等知识和技能的全新职业。”聚焦托育人才队伍建设,李赛文建议,引导和鼓励有基础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和课程,增加人才供给。同时规范从业准入标准,完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争取将保育员资质列入专业技术职称等级,进一步提升从业者专业素质。
市政协委员彭晓东
0-3岁是早期教养阶段,肩负着教育和教养双重责任。“把‘礼、乐、书、数、御、射’‘六艺’场景化,研发设计一套适合中国婴幼儿的蒙学。”彭晓东的发言重点关注了托育机构照护内容问题。他建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口,帮助孩子发展社会情感、身体、语言、认知、读写、艺术等能力。
会议期间,共有168名委员在线参与网络议政、提出266条建议。
市政协主席马卫光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保障“幼有所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汇聚各方合力,扎实推进托育机构发展,加快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在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中展现头雁风采。全市政协组织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前期调研协商基础上,紧扣托育工作和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助力打造“浙有善育”金名片、建设共享幸福的人间新天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