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要刷好“存在感”
发布时间:2023-02-16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2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公布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杭州两个案例入选,分别是临平区的《临平文化艺术长廊:市民身边的品质文化聚集区》和桐庐县的《艺术乡村建设: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桐庐实践》。

基层向来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让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但不可否认,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和发展不平衡等短板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有了,利用率却成了问题。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这就需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这次入选典型案例的桐庐艺术乡村建设,实施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打造刷出了“存在感”。例如,凤川街道翙岗村突出现代潮流艺术,村里建立了主题动漫艺术馆;横村镇白云村定位为音乐艺术村,就筹建了唱片博物馆、录音棚、音乐酒吧、音乐民宿等。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才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城市的主体是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既要“仓廪实衣食足”,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一方面,市民享有文化成果的权利,政府要为市民打造良好的文化设施和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市民也有文化参与的权利,要鼓励市民为城市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等,使市民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潜能得到发挥,形成文化繁荣的良性生态。临平文化艺术长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艺术长廊推出了智汇临平讲坛、书林韵事智慧漫画等一系列本土文化品牌,打造“智慧星”志愿服务品牌,鼓励、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格局,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说到底,人们生活在一座城市里,要发自内心地喜爱、尊重这座城市,不仅需要GDP,还需要有个性鲜明的文化、开放包容的环境、凝聚人心的精神。而欣欣向荣的基层公共文化不仅能造就具有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现代市民群体,也是一座城市得以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郑莉娜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