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今年1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开发布“关于推动杭州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起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杭州总部经济支持新政,为总部企业“量身定制”了十个大“礼包”,包括企业荣誉、财政奖补、用地支持、用房支持、人才支持、企业便利、企业车牌、为企服务、载体平台、产业生态等多个方面,可谓诚意满满,实实在在。
作为省会城市、浙江经济的领头羊、共富浙江示范区的首善之地,杭州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筹划和行动,其宏大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好自身,更在于辐射周边,美美与共。
总部经济理论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首次提出的,它是指某区域内围绕优势资源形成的企业总部集群,不仅总部集聚效应可以推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也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由此实现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使得总部所在地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得到充分的效能释放,使得周边加工基地的制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早在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提出“地瓜理论”。他在《之江新语》专栏的一篇题为《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的文章中说:“有人提出一种‘地瓜理论’,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现象。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同样,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主动接轨上海、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改造,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省外、国外建设我们的粮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并非资金外流、企业外迁,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的需要。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积极推动,乐观其成。”
而这种大局意识,也正是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浙江省委召开的“兔年第一会”——“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上提出“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地瓜经济’”的深意所在。
浙商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超过600万的浙商在全国各地投资创业,有近200万浙商走出国门做生意。据测算,浙商创造的省外“浙江人经济”总量最高峰时达到浙江省GDP的80%左右,差不多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小浙江”,这也被认为是浙商和浙江对中国的特殊贡献。
不论是勇闯四方、勇于创新的浙商走出去,还是浙商回归、杭州为总部经济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都是为了精心培育经济发展这株地瓜。地瓜藤蔓延伸扩张得足够旺盛,才能吸收更多的阳光雨露供给块茎长得更加粗壮硕大;块茎长得足够粗壮硕大,才能保证藤蔓继续向外生长得更旺更盛。块根和藤蔓之间,是绿叶与根的情谊——不仅着眼于一城一地,更放眼全省、全国一盘棋。
杭州花大力气推动本地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要奋发有为,打好三年疫情之后的经济翻身仗;另一方面,也是勇挑重担,勇立潮头,当好区域经济的“领头雁”,带动浙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贡献杭州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