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C组比赛中,中国队客场挑战日本队,不幸以0比7的压倒性比分惨败。
双方实力差距明显,输球是意料之中,然而输得这么惨,着实让很多球迷都难以接受。比赛中,低级失误不断,没有战术,没有配合,没有拼抢,连身体对抗都没有……球员们的状态极其糟糕,有种集体梦游的感觉。网上批评之声四起,“毫无血性”成为观众的众口一词。
比赛踢得差,谁该为此负责?有人指责主教练指挥布阵和用人不当,甚至出现了球员认为主教练伊万科维奇是“江湖骗子”的诡异传闻;有人认为是场上球员没有进取心,拼劲不足,缺乏荣誉感。
比赛输了,主教练当然要负重要责任,但是他的指挥、用人在比赛中有没有针对性,有没有被球员执行到位,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事实上,这种大比分输球,主教练往往只能在场边干着急。在球员心理崩溃的局面下,再高明的战术也无法得到执行。这时候苛责主教练,是没有必要的。伊万的最大失误,只是他根据过往战绩,高估了国足球员的实力而已。
一些国足球迷有一个认知误区,总以为国足的失败主要原因是球员不够拼,缺乏斗志。对于实力相仿或者差距不大的球队来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拼搏精神有时候确实是关键因素甚至是胜负手。
然而这场比赛不一样。国足的惨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球员遭受打击心理崩溃,无法正常比赛。这就是“代差崩溃”,更通俗的名词叫“降维打击”。当双方实力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弱势一方必然会扛不住压力,斗志全盘瓦解。这就好比纯业余队跟职业球队踢比赛,有一种老鼠跟猫死磕般的悲壮。跑也跑不过,抢也抢不过,人家遛你就跟玩儿似的,时间一长谁都受不了,只想赶紧结束比赛。这样的差距,已经不是加强精神力就能弥补的了,球员即使想拼也无处发力,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所以,责任主要是在球员身上是没错的,但一味指责他们“不够拼”“不够血性”却也是太过一厢情愿。要知道,国足已经很多年没有跟世界强队真刀真枪踢过比赛了,受到巨大冲击一下子缓不过劲来,崩盘也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如今国足和国足球迷最要紧的是放平心态,降低期待。这次的18强赛,国足注定步履维艰。同组的其他球队,因为要赚足净胜球,绝无可能对国足心慈手软,“给面子”“放一马”。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由于实力上的差距,输球是大概率事件,应该更冷静更务实地对待比赛,要“少输当赢”,珍惜与强队过招的机会。
尤其是要认识到,0比7是耻辱性的失败,但更像是一场意外,这明显不是比赛的常态。重要的比赛接踵而至,及时调整心态,走出失败向前看,准备好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才是正确的选择。好好打完18强赛,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尽量不要让球迷们失望,才是国足如今的目标。
球迷们也是时候放下胜负的执念了,不要太纠结于比赛结果,更多关注比赛的内容,也别忘了爱上足球的初心。学会接受失败,及时走出失败,这是当初足球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