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商事纠纷快速增长态势,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8月15日上午,区政协开展“完善商事纠纷调解机制,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对口协商活动。区政协副主席瞿野,区法院院长朱晓燕,区政协社法委负责人,部分政协委员参加。
会上,区法院、区委政法委(司法局)、区委社工部就商事纠纷调解工作有关情况进行汇报。与会政协委员、之江公证处代表结合实际,聚焦商事调解面临的困难作交流发言。
区政协常委、浙江圣港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吴惟明从商事纠纷占比大、专业性强、数量稳定、有可调解性四个特点出发,提出构建商事纠纷专业大联动网络、建立法院与专业机构的对接机制、推动街道商事服务站建设、设立调解质量评估体系等建议。区政协常委、她视界创新助力发展中心、法视界矛盾调解中心主任杨清围绕商事调解领域现状,认为应完善制度体系,建立特定纠纷调解前置或优先推荐机制,构建一体化服务格局,实现线上线下全流程互通。区政协委员、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邢君表示,调解机制是解决纠纷、缓解法院压力的有效补充,建议法院在依法判决时能更充分考虑案件全局性及后续连锁影响,兼顾判决合理性,避免引发次生纠纷。
杭州之江公证处副主任吴蓉详细介绍了之江公证处及滨江区正信调解服务中心参与商事纠纷的工作情况,建议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公证参与调解服务、司法辅助等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并落实经费保障。
区法院、区委政法委(司法局)、区委社工部、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等相关部门作现场回应。
瞿野指出,要提升理念认识,更加重视商事纠纷调解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影响。加强调解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调解类社会组织的引进及培育,推动调解服务更优质。健全完善纠纷流转和诉调衔接、部门联动和协商研判、诉前调解前置等机制,加快AI矛盾纠纷调处研判系统建设,推动调解更高效。加强要素保障,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增加多元解纷宣传力度,推动调解动能更强劲。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