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一响 百爪挠心 老婆骂:你开车不看微信会死啊 |
2016年11月08日 07:57:20 星期二 |
最近热映的美国奇幻动作大片《奇异博士》,故事情节以一场车祸展开:一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斯特兰奇(扮演者是中国影迷熟知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驾驶着价值数百万的兰博基尼跑车去参加一个演讲。 他一只手握着方向盘疾驰在一条山路上,另一只手操作着车载屏幕。一边和同事打着电话,一边还观看同事传来的患者脑部CT图。就在此时,因没能及时观察车外的情况,跑车与其他汽车发生剐蹭,失控飞出,掉下悬崖。斯特兰奇身受重伤,最后成为奇异博士。 影片这个情节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说,开车的时候,只要手机微信“叮咚”一响,简直就像百爪挠心,总是忍不住要看。坐在旁边的老婆每次都大骂,你开车不看微信会死啊! 记者调查 无一幸免! 所有人开车都玩手机! 只要微信的提醒响起 开车时肯定会掏出来看一看 开车时,到底能不能忍住不打电话、不看微信、不刷朋友圈?昨天,记者对杭州市民做了一次小调查。 沈女士 27岁 写字楼白领:我平时经常玩微信刷刷朋友圈,已经养成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刷新一下朋友圈,开车时也这样。每次路口等红灯时,都要拿出手机刷一下,点个赞,留个言。有时候自己发了一条朋友圈,也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有没有人给我点赞。好几次红灯变成绿灯,我还在看手机,后面的车不停按喇叭我才反应过来。 王先生 29岁 媒体行业:平时,我把所有不重要的微信消息都设置成消息勿扰,只有家人和单位工作群的消息会显示提醒,所以只要微信的提醒响起,通常都是要紧事,开车时也肯定会掏出来看一看。王先生说,车子停下看看手机倒还好,车在行驶时边看手机边开车,确实感觉挺危险。 林女士 33岁 金融行业:每天要和不同客户接触,经常要打电话联系,开车的时候难免要打电话。一般都是一只手开车,另一只手握着手机,有时看到路口有交警,还会把手机放到方向盘附近,调成免提模式继续打。除了打电话,经常要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新邮件、股市的行情、每天的财经新闻等。 章女士 31岁 自由职业:我是个路痴,除了家和市中心一些地方,大多数地方都要导航,所以每次出门我都要看着手机导航走。有一次只顾着看导航上的信息,没注意后视镜,往右打了把方向,擦到了别的车。 还有人一边开车 一边拿手机打游戏、看电视剧和网络直播 在记者调查的20多位市民中,所有人都有开车时打电话的经历。有16人在开车过程中用手机看新闻、刷微信。 在开车时必须用手机的原因中,工作占到了第一位,与家人和朋友通电话排名第二,情不自禁想刷新社交软件排在了第三位。还有一些司机甚至在开车时用手机玩过游戏、看过网络直播和电视剧。 大部分人都表示,开车时打手机对自己有影响,特别是开车的速度,不知不觉中就慢了下来。另外在进出车库或停车时,单手无法准确对车辆进行操作。 另外,有12人曾因等红灯时玩手机过于投入,导致绿灯后被后车用喇叭或闪灯提醒。有2人曾因为玩手机分心发生过剐蹭交通事故。 除了玩手机,也有开车时做过别的事,白领沈女士就经常因为来不及吃早饭,一边开车一边喝豆浆,啃包子。她说,就算一只手开车不安全,但这样能省下吃早餐的时间,早上起码多睡15分钟。 还有一位被调查对象初为人母,经常要独自开车带着不满1岁的宝宝出门。每次把宝宝放在后座的安全座椅后,开车时总是要通过后视镜观察宝宝的情况,有时还要拿着小玩具回过头逗逗孩子。这些行为,这位年轻母亲事后想想觉得还挺危险。 开车玩手机缩小驾驶员视野范围 专家分析 曾有国外报道称,30岁的人开车时玩手机,大脑瞬间变成65岁。虽然这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但专家认为,毋庸置疑,大脑处理事情的速度变慢了。 昨天,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浙医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教授、市七医院脑功能研究室主任汪永光博士、市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殷聪国主任医师。 开车玩手机 大脑反应变慢 汪永光博士昨天在脑功能研究室做了一个行为学试验。 他发出一个指令,试验者按键。试验测试了5个人,从发出指令到完成按键,最快的人用了200毫秒,平均300毫秒。 这是人的大脑在不受到干扰时的反应速度,是有一个时间差的,而车祸往往发生在毫厘之间。 “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一脑也不能二用,发现问题紧急处理是需要时间的,尽管只要零点几秒钟,但在开车时有时不能差这零点几秒的。”浙医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教授也认同这个观点。 市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殷聪国主任医师说:“由于汽车快速行进,行驶中突发的险情,往往取决于瞬间的恰当操作。这就要求驾驶员灵活及快速的反应,取决于驾驶员的日常素养及注意力是否是集中,及时正确地处理这样才能转危为安。” 缩小视野范围 分散注意力 殷聪国主任查阅了相关科学文献,找到了4篇关于《爱开车时玩手机,大脑注意力分析》的论文,研究者用计算机模拟出一个驾驶环境下注意力评估系统,殷主任解读了其中最关键的两点: 第一,玩手机缩小了视野范围。决定驾驶员视觉感知范围的主要因素是驾驶员的视力和视野。视力决定了驾驶员视觉感知范围的半径,视野决定了驾驶员视觉感知范围的幅度。人类的两侧视野范围大约为200°,驾驶员需要通过转动头部和眼球来遍历整个视野范围,看手机时头部固定不动,降低视野范围。 第二,玩手机分散注意力。注意力是人类智能的开关。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的人类视觉注意力选择分为两个部分:由环境信息产生的注意力和由主观意识指导的注意力。玩手机这个行为,对以上两种注意力都是一种破坏,降低了大脑信息处理能力,使得接收到的颜色、光强、局部方位和运动等各种特征在大脑内被分别编码的速度变慢。 开车玩微信,根本停不下来? 昨天,专家们也提到了“手机依赖综合征”,手机成瘾也归纳为电子媒体成瘾的一部分,是网瘾的延伸。 人的大脑有一个犒赏系统,如果你做这件事情产生幸福快乐的感觉,你就会一直重复。很多手机成瘾人员在初期会产生愉悦感,然后,他会一直重复这件使他产生愉悦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手机上瘾,在开车时也停不下来。 汪永光博士建议,手机上瘾行为纠正并不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开车前把手机关机,或者删掉过分浪费时间的手机应用程序。亲人和朋友的监督和提醒也有助于戒瘾。 交警整治 杭州主城区每个月查处几千起开车玩手机 罚款50或100元,扣2分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自今年2月初杭州交警部门展开专项整治以来,每个月查处开车使用手机的交通违法行为都在两三千起以上。 有人会说,开车用手机都是一瞬间的动作,看到交警大不了把手机放下,交警凭什么说自己在玩手机? 实际上,从2011年起,杭州主城区就投入了4000多套高清集控系统。今年以来,杭州交警就利用非现场查处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的行为13余万起。另外,所有的交警在路面查处开车用手机的行为时,胸前都会配备高清执法记录仪,民警的肉眼看到违法行为的同时,司机玩手机的过程也被拍了下来。 相关法律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观看电视等)的行为的,将处以50或100元罚款,计2分的处罚。 另外,交警还表示,有的司机开车(特别是从事网约车的司机)时,喜欢戴着蓝牙耳机打电话,或是用车载的免提电话打电话。这种行为虽然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里没有明令禁止,但也属于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遇到这类情况,虽然不会处罚,但也会劝阻司机专心开车。 |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蒋大伟 张姝 通讯员 徐康 张颖颖 方晓东 编辑:李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