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的班超过30%的学生 在冲各种杯赛
2016年11月16日 07:32:55 星期三

上海发布最严禁赛令

民办中小学联合抵制 各大杯赛证书

11月14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加强2016学年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证书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依据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

严禁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民办学校在招生简章中应明确承诺招生不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

通知一出,就被上海家长戏称为“最严禁赛令”。

严在哪里?

“禁赛令”提出,公办学校违反规定的,由所辖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校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给予处分;民办学校违反规定的,由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校长或有关责任人员及时纠正,拒不纠正的,实施“双减”措施,即核减该校第二年30%的招生计划数,取消当年政府专项扶持资金。

上海市教委还强调,上海市教育系统内单位一律严禁举办全市或全区(县)性小学阶段的学科竞赛活动。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竞赛活动一律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收取活动费、报名费或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也不得向基层学校、学生家长转嫁任何费用。为此,上海市教委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对学校及相关人员违反以上要求行为的举报。

同一天,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也在官网发布联合声明,表示要做到“三个抵制”:抵制参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幼升小”或“小升初”的各种学科类班,抵制将“中环杯”“小机灵杯”“走美杯”“亚太杯”等各类竞赛证书作为录取学生的依据,抵制将学校招生与社会培训机构办班挂钩的行为。

一方面是各民办中小学为了保证升学率挑选优秀生源,另一方面是家长不甘心孩子落入普通学校,能够拉开分数差距的“奥数”似乎成了最佳选择,屡禁不止。

最近发布的这张“上海最严禁赛令”有用吗?家长老师怎么看?升学形势同样严峻的杭州会不会出台类似政策?快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禁赛令”一出再出 上海家长质疑“换汤不换药”

早在2012年,北京市教委就曾对奥数竞赛提出“三个禁止”:

禁止学校直接或变相采取考试,特别是将奥数等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的招生行为;

坚决禁止公办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奥数竞赛等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

坚决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参与此类培训班活动。

北京市教委还申明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章,使各类培训与义务教育升学难以挂钩,使奥数成绩在“小升初”过程中彻底失效。但是,四年过去了,年年喊停的奥数竞赛在北京依然火热。11月7日起,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直指学生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到课外,从学校转向家长。

这次的“上海最严禁赛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

禁令一出,不少上海家长拍手称快,认为“管得好”“是猛药”“真的不能再任由所谓的杯赛继续扼杀仰望星空的一代”。也有人认为,“靠政策是堵不住的,也撼动不了。没有小升初统考,又严禁搞竞赛,那民办学校和学生之间怎么自由选择?”

“我侄女今年小学六年级,她去年拿了一个中环杯一等奖,还有一个别的比赛二等奖。本来是蛮好的,上民办初中多了一点砝码,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没用了啊。上海跟杭州一样的呀,民办就是掐尖。小姑娘学奥数真的是蛮辛苦的。”王女士昨天早上看新闻得知“禁赛令”的消息后,立即打电话给定居上海的弟弟一家了解情况。

程女士的儿子正在上五年级,就读于上海静安区一所知名公办小学,目标并不是民办初中。不上民办就不用参加奥数竞赛了吗?也不是,程女士的儿子数学成绩很好,从五年级开始接触奥数,已经报名下个月的“小机灵杯”。

程女士说,她儿子可以直升到蛮好的一所公办初中,但是在上海,除了“择校”还要“择班”。因为这所公办初中分平行班和特色班,特色班又分为数学班和英语班,考试内容其实都跟杯赛很接近。“我们一个班38人,60%以上在参加奥数培训,除了参加数学杯赛,还有全能五星、3E少儿英语之类的。”对于“禁赛令”,程女士显得很淡定,“我看朋友圈都刷屏了,当时还不知道真的假的,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换汤不换药,禁也禁不掉吧。”

在杭州最火的是四大杯赛 报名费最贵的世奥赛要好几千

大部分杯赛是从每年9月开始到12月密集报名,第二年的三四月份进行初赛和决赛。

最近,很多杭州的学生正在忙着报名。参加人数最多的是希望杯,2016年浙江的报名人数在6万左右,当然,淘汰率也很高。

昨天,快报随机调查了杭州两所学校的两个五年级班级,其中一个班级隶属一所民办小学,报名参加数学杯赛的比例超过30%,有些学生已经报了两三个杯赛;另一个班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基本没有小升初的压力,全班39人,只有一名学生已报名杯赛,曾经有过杯赛经历的则有8人。

一位长期研究奥数杯赛的老师,根据权威度、难度、认可度等,总结了各大杯赛在杭州地区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

华杯赛、希望杯

华杯赛,全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创始于1986年,由中国少年报社(现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并主办。今年的报名费用是每人50元。

希望杯,主办单位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数理天地》杂志社、中青在线、华罗庚实验室等。今年的报名费是一试33元,二试33元。

第二梯队

走美杯和中环杯

走美杯,全称是“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主办单位是中国少年科学院、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等,今年的赛程待定。

中环杯,全称是“上海中环杯数学思维能力竞赛”,联合主办单位是青少年科技报社等。报名费用是初赛80元,决赛30元。

第三梯队

主要是由民间营利性组织和培训机构组织的或者地方性的比赛。 比如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学而思杯、睿达杯等。

其中,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收费高昂饱受质疑,比如今年年初举行的“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区)选拔赛”,入围学生每人需交3480元,陪同的家长每人2980元,这还不包括往返的交通费。拿到中国区决赛名次的学生还要参加全国集训,接着参加世界总决赛,费用则更高。

现在杭州民办初中招生时,计划数的60%实行电脑派位,剩下40%由学校自主招生录取。

一所民办初中的老师表示,四大杯赛(指华杯赛、希望杯、走美杯、中环杯)的一等奖分量还是蛮重的。题海战术可以让部分学生拿到二等奖、三等奖,但一等奖是需要数学天赋的,对小升初也确实有帮助。其实,不只民办初中看重这一块,有些公办初中的分班考试也会涉及奥数题,有过奥数训练的学生就会比较有优势。

一位杭州家长告诉记者,想进前八所高中,尤其是前三所,就得先进民办初中,真的太难了,我女儿二年级就开始上奥数班了。她现在四年级,明年我也要给她报杯赛了,希望杯、中环杯、华杯赛都去试试吧,能拿个一等奖就太好了。

杭州一所民办中学的校长则认为,杭州虽然没有所谓的“禁赛令”,但我们这几年招生过程中已经在反复强调全面考核,不只看奥数。我们也招过参加杯赛拿奖的学生,但是最后也不见得冒尖。

杭州市教育局说

杭州从2013年起就严禁 民办小升初与奥数挂钩

昨天,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上海市的情况,杭州市教育局不方便评论。这次上海市教委规范小升初的一些做法,杭州也一直在做,而且很早就开始做了。

比如第一条“严禁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

杭州市教育局一直明确,严禁民办初中组织或通过培训机构变相组织与招生挂钩的考试。

从2013年开始,杭州市教育局严禁民办初中招生时,以奥数作为选拔条件,具体表现在面谈时不能涉及奥数的相关内容,不得将奥数等竞赛成绩作为录取的条件,不得要求家长提供奥数成绩。当然,民办小学幼升小阶段也是不允许这么做的。公办学校则是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就近入学。

再如第二条“上海市教育系统内单位一律严禁举办全市或全区(县)性小学阶段的学科竞赛活动。未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同意,各区县不得举办跨区县的中小学生竞赛活动,各中小学不得举办跨学校的竞赛活动。”实际上,浙江省,包括杭州,早就取消了所有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中小学竞赛活动,包括停掉了奥赛。社会上民间组织的奥赛,不在教育部门管辖范围内。

第三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推荐和动员学生参加未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竞赛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未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的竞赛活动。本市教育系统相关单位违反规定的,由所辖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理。”杭州市的做法也是一样的,不允许教育系统内的人组织、推荐和动员这样的竞赛活动。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今天我们再次重申,严禁民办小升初时与奥数挂钩,严禁民办初中组织小升初考试,严禁学校委托培训机构组织小升初考试,严禁学校教师在培训机构兼职,这个是我们的底线。对触犯底线的行为,我们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大家可以举报这类违规行为。” 这位负责人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胡信昌 韦嘉蓉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