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把老房子留给了历史留给了杭州 湖边村百名老邻居聚会 |
2017年01月16日 09:13:27 星期一 |
湖边村最早住过八旗兵 如今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纪念馆 湖边村原址也就是现在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纪念馆。 早在清代,这里曾驻扎过八旗兵,到了民国,这里变成了当时时任安徽、浙江两省总督的房产。房屋联排结构与上海石库门房子很像,坐北朝南,前有院子,内有天井,青砖砌墙,院子由黑色铸铁栏杆围起来,明亮的玻璃窗,中间有小楼梯通往二楼,二楼上还有平台。 民国时期,这里的房子多数用来出租给铁路职 员,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来又搬迁到杭州,就在湖边村办公,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杭州市级机关宿舍。 每天去西湖里游泳 后来他去了北大荒 1954年,郭之真出生在湖边村,一直在这里长大,直到2007年搬走,如今他62岁,住在望江东路。 郭之真记忆中的湖边村凉亭、披了瓦片儿的水井,现在依然还在。“门前的桂花树,秋天满院子喷喷香。一到夏天,我们小伢儿就去西湖游泳,从六公园一直游到荒岛(现在叫阮公墩)。”1969年,当时15岁的郭之真到黑龙江北大荒当知青,三年后再回到湖边村,之后去了杭州公交公司当司机,直到退休。 重回湖边村的王为民在湖边村住了19年,后来他去了杭州汽车制造厂,之后下海创业。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数小伙伴陆续搬离湖边村,先在三里亭、望江门一带落脚,各自成家立业。“现在这里成了中国和韩国友好见证的纪念馆,我们从村里搬走,把这里留给历史、留给杭州,我们也很高兴,现在我们生活得很好,子女安居乐业,这就够了。”湖边村老邻居吾女士说。 100多人重回故地 无人机航拍大合影 昨天下午1点多,湖边村的老邻居们在隔壁华侨饭店吃完中饭,披挂着红围巾,成群结队回到故居。 “村门口大门旁是传达室,哎呀,大家快来看,这块地方熟悉不熟悉?我们经常在这里跳牛皮筋、躲猫猫咕儿……”吾女士第一个走进湖边村大门,一下子入了戏。 章先生走到房屋中间,指着一旁的墙角说,“这里是我们洗衣服的地方,再往前是个公共厕所。大院子当时有69户人家,就这么一个公共厕所,男厕所只有两个蹲坑,一到早上,真当热闹啊,排队上厕所。之后男厕所改造了,增加多了一个蹲坑,还是要排队!” 当年的小伙伴挨个视察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摸摸青砖,拍拍石凳,嬉笑着讲述当年谁谁谁出过什么洋相,谁谁谁家里吃过什么好东西。 这时,一阵隆隆的声音响起,大家停下话题仰头看,一架无人机从湖边村上空飞过,大家挥舞着手,齐声说:“你好,湖边村,我们回来了。” 推荐阅读: |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董吕平 编辑: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