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从正月初八开始,吉正龙大师工作室的灯光总是亮到半夜,而灯光之下却是一个无声的世界,靠着手语和纸笔传递信息,这让训练的难度比平时翻了不止一倍。
训练者王晓珍是一名聋哑人,在临平区经营一家美发店,通过去年的选拔赛,她获得了参与世赛的资格。年后,她便来到吉正龙大师所在的集训基地,开启了每天至少十二个小时训练时长的日子。
此次比赛,是吉正龙首次带队参加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虽然有此前带队参与世赛的经验,但规则的不同和选手的特殊情况都让吉正龙多了一丝担心。“比赛分为女士商业发型设计、男士时尚发型及胡须设计、新娘盘发三个环节,其中有两个环节的比赛时长都比普通世赛缩短了半小时至一小时,而且王晓珍从未接触过新娘盘发,相当于是个全新挑战。”回忆起训练的日子,吉正龙说道,“在训练过程中,我以盘发为重点,一遍一遍教她,每天至少盘出4至5个发型,并严格控制在2个小时内完成。”经过45天在工作室“安家”的日子,王晓珍终于从不会盘发到能够掌握多种类型盘发技艺,其他模块的设计也能完美控制在比赛时长之内。
提起比赛,吉正龙印象最深的要数比赛前夕的对接会。“当时翻译人手紧缺,对接会上的内容又尤为重要,所以在会议结束后我写了六七张注意事项给王晓珍,一直到半夜,全程我们都是通过纸笔交流。”在首日比赛结束后,王晓珍出色的作品给了吉正龙一剂“定心丸”,而次日的比赛中,面对此前从未接触的盘发,王晓珍也凭借平时的努力与付出取得高分,最终获得金牌。
多年来,吉正龙带出了一批又一批金牌选手,在他看来,这些选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美业选手中脱颖而出,都离不开“付出”二字。“杭州的选手、浙江的选手从不惧怕付出,他们内心都坚信有舍才有得,这就是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
最近,吉正龙大师工作室又迎来了一批聋哑、残疾的特殊训练者,偌大的训练基地里除了剪刀和吹风机,没有任何其他的嘈杂声音,而这些专注于学习美发技艺的年轻人,将于不久后在吉正龙大师的指导下继续踏上新的比赛征程。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