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宋人插一瓶风雅的花 “折枝入瓶——宋人的花事与瓶赏”文物展开展
发布时间:2024-03-12   每日商报

龙泉窑粉青瓷觚(杭州博物馆藏)

青白釉莲纹花口瓷尊(桐庐博物馆藏)

宋·青白釉镂空纹花盆残件(杭州清波单元出土)

三月春晓花纷飞,近日“折枝入瓶——宋人的花事与瓶赏”文物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二特展区正式开幕,全方位展示了插花里的宋韵文化,展览时间为9:00至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将持续到5月31日。

本次展览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展出以宋元时期为主的陶瓷花器精品70余件,分设“南宋的花事与花赏”“宋代花器的种类与造型”“瓶花观赏场景的组合陈列”三大单元。

看完这个展览,你也能轻松在家插一瓶风雅的宋韵瓶花。

马塍路,南宋最大花卉市场

南宋插花的盛行得益于当时花卉种植的普及,花卉栽培技术的发达和花卉贸易的繁荣。

现在提起杭州马塍路,人们更多联想到毗邻的文三数码一条街,实际上在南宋这里也是高科技的聚集地,只不过不是“IT数码”,而是“园艺花卉”。

《淳祐临安志》卷九《诸坞》里记载:“东西马塍,在余杭门外羊角埂之间,土细宜花卉,园人多工于种接,为都城之冠。”

意思是说,南宋时期,马塍位于临安城北,余杭门外,属于杭州近郊。这里土质肥沃,最适合种花,而且当地人非常擅长种花。有多擅长呢?不但花的品种多,现在普遍的嫁接、温室、推迟花期等技术,当时也很成熟了。

南宋周密著的《齐东野语》卷十六专门记载了“马塍艺花”,以“密室沸汤”之法催花早放,以“洞岩凉风”之法延迟花卉开放。温革《分门琐碎录》“种艺”篇则有对“嫁接”的详细描述:黄白二菊互接,花开一朵半黄半白;苦楝树接梅花,花若墨梅;木樨接石榴,花开嫣红。

花卉种植产业兴盛,满足了临安城内王宫贵族、士大夫文人,乃至平民阶层的各种用花需求,是宋代插花文化兴盛的物质基础。

瓶花,向上与天对话

在宋代,最普及的插花手法是瓶花。瓶花所用花器并不单指瓶类,其他如罂、尊、壶、筒、罐、觚等都可以归入其中,只要是立式花器都叫瓶花。

本次展览的文物,多数为瓷质的瓶类器。其中,杭州朝晖路元代窖藏出土的一件龙泉窑粉青瓷觚,可以说是本次展览最值得一观的展品。这件觚有着青铜器的造型,釉水饱满油润,颜色像湖水一般,颈部还装饰了嵌有缠枝纹的羽毛形装饰,整体古朴又典雅。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喇叭口的口沿内部残留着金属胆的痕迹,古人用这个来固定花枝。这是目前发现关于瓷花瓶加金属胆的最早例证。

除去仿古的造型,瓜棱、花口等模仿植物特征的花器也不少。比如2005年在桐庐印渚砖山村宋墓出土的青白釉莲纹花口瓷尊。此器物通体青白釉,釉色微微发黄,有着荷叶式花口和圆鼓鼓的腹部,器身上还隐隐有莲花花瓣的纹样。相比上一件展品,显得更加柔美清丽。

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利红表示:“瓶花的流行,与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相关。宋代插花,造型走势是向上的,这既和花瓶竖高的器型相配,也有‘与上天交流’的含义。”

一枝瓶,极简的雅致

此次展览有一块特别的展区叫“一枝瓶,一剪梅”,看似简简单单,却是宋代文人插花的精髓。可以说,理解了这两点,轻轻松松就能在家摆出宋韵。

一枝瓶,指瓶中仅能插一枝花的瓶,这样的花瓶一般瓶口较小。我们选择花瓶,在造型上,梅瓶、玉壶春、胆瓶都是不错,耐看大气。材质上,铜和青瓷首选,一个古朴,一个温润,简洁又不会抢了花色,几乎百搭所有花材。

一剪梅,是指选取花枝的方式和审美,也不特指梅花。宋人插花,崇尚自然造型优美的花枝,可以柔美,也可以清奇,重点是不做过多弯折,就那么一剪刀取下来。

选什么花呢?多选一些象征高洁的花,比如梅花、兰花、菊花、荷花、蜡梅,也可以是好看的花,比如紫薇、芍药、桃花、杏花、李花、玉兰花。插花的造型,可以模仿宋画。

这样插一瓶,摆在门厅边几或是书房桌子上,客人一看准会暗赞:“呦,这家主人有格调,有情趣。”

简单吧。不相信?有诗为证“只愁风雨妒花枝,翦入瓷瓶养却伊(宋·杨万里)”“一枝插铜壶,坐翫心目明(宋·仇远)”。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文/摄 记者 张凡 通讯员 江升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