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临空:在“新围垦”的沃土上翱翔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09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文化聚力,创新突围。为生动展现萧山持续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杭州日报《文化的力量》主题报道推出“萧山三重奏”,行走萧山,聚焦三条经济发展带,解读区域发展的变革力、开拓力和创新力,看萧山如何以文化“弦”,弹奏出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奏”。

“萧山三重奏”开篇,我们为何聚焦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因为一座“展示馆”。

“临空就是建在围垦大地上的。”今年80多岁的高元法听到萧山围垦展示馆选址南阳街道时特别兴奋。20岁时,他参加“小围垦”;23岁时,又参加“大围垦”,是萧山围垦和南阳的“活地理”。

1965年,萧山南阳公社和赭山公社联合开启“小围垦”,当时共围了约2300亩。“大会展中心二期的区块,就是当年的‘小围垦’。大会展中心1号馆就是我老家拆掉的地方。”高元法说。

围垦展示馆的建设,是历史的铭记,更是精神的传承与动员。四年前,杭州日报刊发过一篇文章《从山到“湖”——雷山的世纪记忆》,阅读量高达百万。文末有一段寄语——

历史,镌刻在挨过钢钎和炸药的雷山坑石壁上。如果能看透这潭死水,那就是30米深,已经是勇敢者的挑战了。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到“精卫填海”的影子,也可以看到“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知道雷山的石头,现在在围垦的哪个江塘里。可以肯定的是,石头移出位置的雷山,将安放新的未来。

时过境迁,雷山所在的地方,早已变换人间,这里正在打造带动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制高点——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这片精神沃土滋养出的“新临空”,正以“新围垦”的豪情,在钱塘江畔、杭州湾头,奋力开垦着一片面向全球、引领未来的产业新高地。

赓续“围垦精神”

“当时的围垦,就是一篇‘红’的海洋。”高元法介绍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克难攻坚。这场气吞山河的围垦壮举中,萧山向汹涌的钱塘江要地,硬生生从江海中拓出百万亩良田。围垦因此成为钱塘江南岸一座“精神丰碑”,“围垦精神”也因此成为这片沃土的基因密码。

所以说,在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启动区的核心地带,围垦展示馆的选址绝非偶然,而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精神传承与时代对话。它如同一座精神的灯塔,将昔日“向潮水夺地”的围垦史诗与今日“向天空要未来”的临空壮志,在空间与时间上紧密缝合。

前不久,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调研红山农场并强调“要赓续传承艰苦创业、真诚实干、勇于竞争、乐于奉献的‘红山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融入大临空、建设新红山’发展战略。”事实上,红山早已成为杭州临空经济跃升的“缩影”和“盆景”。从2017年主动拥抱临空展战略至今,它已从偏安一隅的农场跃升为临空“C位”。农场党委书记沈光夫坦言:“‘红山精神’的另一面,就是赓续‘围垦精神’。”

自2022年12月15日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提级提能发展至今,它从起势、成势到扬势,杭州市政府党组成员、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朱党其经常提及“围垦精神”“红山精神”。在他看来,“新时代的围垦精神,就是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首创精神;是众志成城、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是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拼搏精神;更是放眼全球、对标一流的开放精神。”

显然,这是一种“闯”与“创”的精神。三年来,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每一步跨越,实则都是“围垦精神”的生动注脚。这份深植于沃土的精神密码,在示范区建设中焕发出磅礴力量。

“百日攻坚”的雷霆速度——示范区挂牌伊始,便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在短短百日内完成核心启动区征迁清零。其决心与效率,正是当年围垦大军“人定胜天”气魄的现代回响。

“腾笼换鸟”的壮士断腕——面对低效用地,临空以非凡魄力推动大规模产业空间重构,引入高能级项目。这种“破旧立新”的果敢,正是对围垦时代勇于开拓未知疆土的延续。

“无中生有”的产业雄心——锚定“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港、国际航空服务枢纽港、全国临空高科技产业高地”目标,从零起步构建临空产业生态。这种前瞻布局与创造精神,是围垦智慧在新时代产业革命中的升华。

大会展中心的拔地而起——作为临空地标性工程,其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快节奏,处处体现着“大干快上”的围垦速度与追求卓越的品质。

两年多来,市、区、临空管委会、新城管委会、市临空建投集团和镇街场六位一体高效协同,以“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的组织架构,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进入快车道。可以说,在“新围垦”的沃土,示范区正翱翔未来。

“双堤之间”擘画未来

当然,围垦展示馆的建设,正是要将这段镌刻着奋斗与创造的历史,置于钱塘江南岸这片创业沃土腾飞的核心舞台,让每一位建设者、每一位来访者都能触摸到这片热土的精神根脉,汲取前行的不竭动力。

从“战天斗地”的围垦,到如今“建设新围垦”的新时代,这里正在打造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核心轴——钱塘江创新发展轴。最近,这条“轴”上又生“兴奋点”。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阳城滨江片区(含大堤)实施性城市设计方案》深化设计成果专家评审会召开,标志着阳城滨江片区(含大堤)从概念规划迈向了实施建设的关键阶段。蓝图“变现”倒计时,这里将打造世界级滨江水岸,下一张“杭州封面”将在这里“一飞冲天”。

据了解,该项目以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港、国际航空服务枢纽港、全国临空高科技产业高地及全国临空会展商务新高地为定位目标,致力于打造临空未来产业发展标杆区、“港产城”深度融合活力区及临空沿江一线形象展示区。

临空人不会忘记,除了如今守护现代繁华的钱塘江现代标准海塘之外,这片“一飞冲天”的热土还有另一条从历史光影中走来的“钱塘江大堤”,它是航坞山下承载着历史沧桑的北海塘。这两条意义非凡的“大堤”跨越时空,遥相呼应,且古今相望。一条是面向未来的“活力展示带”,将塑造具有国际风范的滨江天际线和公共空间;一条则承载历史沧桑,内侧依托北海塘的历史脉络,未来还将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与特色功能,形成“古韵新生带”。

可以说,这“一古一今”,共同构筑起临空区域独特的空间骨架与气质。这一“人文地理”的格局中,杭州和萧山区两级合力,正擘画“制高点”的雄伟蓝图。这当中,临空又有两大“引擎”,或者说“区域发展的支撑点”,即萧山国际机场和杭州大会展中心。在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来和平看来,这是临空的“机与会”。

现在,“机会”已经来临。据悉,杭州将启动机场三期征迁,杭州大会展中心二期项目也将启动。不到100天,临空又将迎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这“双点”又将联动,涤荡起“制高点”的新未来。

“两堤”定乾坤,“两点”墨未来。古今交融的格局,更是临空的“人文经济学”。

“垦”出“制高点”

若熟悉新临空三年发展的脉络,你会发现,临空的“地理新格局”就像是围垦滩涂上的“网格”。整个示范区,由环绕机场的生物医药园、智能制造园、综合保税园、全球数贸创新港以及规划中的杭州航空产业城等多个重大产业平台“凝聚”而来。而重点项目的全速推进,正是新时代“围垦大军”只争朝夕的生动实践。

4月9日,总投资50亿元的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在示范区正式开工建设,其定位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创新示范基地,聚焦大飞机关键部件试验、检测、维修及创新研发,填补了浙江和杭州高附加值维修产业的空白,推动浙江深入融入国产大飞机产业链,进一步辐射带动临空航空高级别维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务及科技研发等上下游产业资源集聚,更形成航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模效应。

6月30日,杭州生物科技谷·红枫北区、杭州生物科技谷·红枫南区、临空智造港·潮阳产业园三大园区齐开园,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打造离世界最近的生物医药园”的美好愿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谈道,临空将继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产业链条完整、国际竞争力突出的新高地,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制高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可以说,在临空示范区这片热土上,“围垦精神”正转化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和令人瞩目的“临空速度”,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建设高潮。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或开工建设。产业空间“腾笼换鸟”成效显著,为高能级产业导入提供了优质载体。临空经济特有的“快节奏、高附加值”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短评】

精神沃土“垦”新天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崛起,是“围垦精神”在新时代的壮阔回响。从老人口中“向潮水夺地”的壮举,到今日“向天空要未来”的雄心,那战天斗地、众志成城的基因早已融入血脉。

百日攻坚的雷霆速度,“腾笼换鸟”的非凡魄力,无中生有的产业雄心——临空每一步跨越,皆是“围垦精神”敢闯敢创内核的生动注脚。围垦展示馆立于大会展中心之侧,正是跨越半世纪的致敬与传承,让精神灯塔照亮“全球数字贸易创新港”的征途。

两条大堤,一古一今:北海塘承载历史沧桑,现代标准海塘守护繁华生机。这“双堤之间”,是临空擘画“制高点”的独特格局,更是“人文经济学”的鲜活实践。当机场与会展中心联动成势,“机会”已至,临空经济必将在这片精神沃土上,翱翔出更辽阔的未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丽华 通讯员 俞秀春 陈艺 李展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