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岐黄有道”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市集双会场成功举办
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杭州的城市肌理
过去的这个周末,杭州这里火了,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健康”的味道。
自嘲是“脆皮青年”的年轻人、外国游客都赶到这里排起长队,名中医义诊、网红茶饮免费喝、看AI中医,现场打一段“中国人自己的帕梅拉”八段锦、中药版Jelly cat买不停。
上周六(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节气养生·岐黄有道——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市集”在清河坊街区(鼓楼小广场)和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桥弄街、桥西直街、手工艺活态馆门口小广场)双会场同时开市。市民游客伴着阵阵中药香气,度过了一个令人安心的处暑节气。
刮痧按摩养生茶饮一条龙
外国游客排队体验AI中医
“御”见中医·元气升级——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市集上城会场人潮涌动。周六下午5点左右,不少市民和游客已在各个摊位前排起长队,等候就诊,体验传统技艺。
中医特色体验区内,耳穴贴压、刮痧等中医技术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昨天一早,中医药市集上的最火“美容灸”就登上了热搜。
来自湖州的游客陈先生兴致勃勃地前来体验,“刚开始刮痧时有点疼,刮完却格外舒畅!”他笑着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尝试刮痧,感觉很有意思。“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养生,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健身运动。”陈先生希望这类活动能持续推广,让大家在逛街散步之余,轻松了解中医药文化。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体质辨识机器人——只需录入面部信息,用手轻触机器,短短几秒便能获取一份健康状态分析报告。俄罗斯游客Anna和Milana现场体验后表示报告结果准确。Anna表示,这是她们第一次接触中医,“和中国许多年轻人一样,我也经常睡得很晚。看了报告,机器人也说我很累。”
市集内琳琅满目,有融入药材制成的耳饰、手链,兼具美观与养生功能;古法熬制的酸梅汤、清润养肺的养生茶引来众人驻足品尝;还有现场制作养生香囊的活动。中医药非遗技艺、茶饮、艾灸和文创产品一应俱全。现场还有中医专家演示八段锦,不少围观市民纷纷加入,一同舒展身体。
杭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医务部主任陈海玲特别介绍了七剂古今皆宜的经典方剂:四物汤、四君子汤、八正散、藿香正气散、参苓白术散、逍遥散与麻仁丸。这些方子均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虽已历经千年,仍广泛应用于诸多病症的治疗,展现出持久的中医药生命力。
从鼓楼城门步入,左侧“中药水浒”展区别具一格。一百零八味药材与梁山好汉一一对应,以人物性格、命运等诠释药性——如“宋江”对应“甘草”,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柴进”对应“柴胡”,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武松”对应“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此停留,拍照学习,于轻松氛围中领略中医药文化的深厚魅力。
免费体验中医问诊搭脉……
杭州的“脆皮青年”都在逛这场“养生局”
傍晚时分,“运河养生局”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市集拱墅会场飘来阵阵悠扬的琴声、笛声,名医坐诊的市集摊位前早早地排起了长队,不少游客左手拿着试吃的药膳,右手拿着一杯健脾祛湿茶,美美地逛起了这场养生局。
这两年,“朋克养生”成了当代“脆皮青年”的一种生活和旅游方式,在杭州工作的王女士几乎每天下班都会来桥西中医药特色街区逛逛。“中医药主题的市集真的很符合我的胃口,今天来方回春堂买了他们出的文创挂件和养生茶。”遇到王女士时,她正在杏林问诊区排队问诊。“平时很爱养生,喜欢一边熬大夜一边看中医。”王女士笑称,“所以这个陈氏肝痛诊疗法感觉特别适合我。”
习惯随身携带保温杯的陈先生才30岁出头,也对养生颇有研究。“我喝的叫阴阳水,是将热水和冷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水,是一种结合了道家哲学和养生理念的传统养生方法。”陈先生说。
“这边的医生也可以看脾胃,往这边的队伍排。”浙江省新华医院的展位前排满了等待问诊的游客。“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对中医很感兴趣,这样的市集正好能够帮助我们推广中医的养生理念。”省新华医院院办蔡舒婷告诉记者,“今天还碰到了不少外地赶来的游客,有来问诊的,也有冲着文创来的。”
昨天是市集活动的最后一天,浙江省名中医——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朝晖院区(杭州市儿童医院)主任中医师桑杲来到市集义诊,为有儿童生长发育和体重管理需求的小朋友进行耐心地答疑解惑。
让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杭州的城市肌理
诚邀市民游客一起闻着药香游杭州
杭州自古就有浓厚的中医文化。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5000年前的良渚遗址中就隐藏着杭州最早的中医药痕迹。富春江畔的桐君山,是黄帝时期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学家桐君行医地。南宋时,杭州就设立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是我国最早的制药管理机构。明清以来,杭州创立了桐君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等中医药馆堂,历时近400年形成“钱塘医派”。
作为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口中“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文化旅游享誉中外。而早在2007年,杭州就意识到了中医药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潜力,将中医药文化旅游列入杭州十大特色潜力产业,为推动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目前,杭州设有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点34处,中医药博物馆10家,形成了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杭州方回春堂河坊街馆、富阳崤山小叠空梦想田园生态旅游区、桐君山、桐君堂等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18家。西湖景区葛岭——富阳区葛洪丹谷跨区域道医养生、杭州葛岭抱朴道院、富阳崤山小叠空梦想田园生态旅游区等四条中医药文旅融合集聚线路也受到了广泛欢迎。
同时,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与有效的营销策略吸引年轻消费者,为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如胡庆余堂推出了网红中药“如意人参”咖啡,方回春堂自主开发养生熟水(茶饮)等中医药文创产品约30款,浙江省中医院2024年推出的乌梅汤在互联网医院上线后火爆全国,并创下24小时下单超过115万帖的纪录。
中医药康养旅游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旅游方式之一。
接下来,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将联合推出一批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体验点,打造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让市民和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更多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新场景,让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杭州的城市肌理,促进文旅新消费。
“节气养生·岐黄有道” 杭州中医药特色文旅市集
主办单位: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承办单位:上城区卫生健康局、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拱墅区卫生健康局、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杭州运河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橙柿互动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