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一村4个省级乡村博物馆 余杭书写竹海深处的“村博热”
发布时间:2025-09-15   杭州日报

农历博物馆。记者 李忠 摄

近期,浙江省文物局公布2025年度乡村博物馆认定结果,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玩竹艺术馆入选。至此,这个常住人口不足千人的竹海村落已拥有4家省级乡村博物馆,数量居全省行政村首位。

成为“乡村博物馆第一村”的背后,是百丈镇以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扎实成效。近年来,百丈镇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进专业人才、培育特色业态,推动老旧建筑更新与传统文化价值转化,逐步建成10家主题博物馆集群。

玩竹艺术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4年10月,中央美院毕业生郭航携竹艺创新理念入驻溪口村,以“竹”为主题,打造了玩竹艺术馆。艺术馆不仅展陈竹编艺术品,还与村民共同成立“亼竹共富工坊”,组织26名村民固定参与竹编挂件、台灯制作。

村民蒋承凤曾从事家政服务,如今在“亼竹共富工坊”工作,日收入可达150-200元。“以前编竹篮卖给收购商利润很低,现在经由博物馆统一包装和推广,收入提高了不少!”蒋承凤说。

据统计,“亼竹共富工坊”自运营以来,已售出7000余件村民们编织的竹制品,累计销售额超80万元,艺术馆年度总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此外,郭航承办的“浙有好竹意”设计大赛,推动1400余件竹艺作品走向全国市场。

溪口村的博物馆集群能形成如此规模,得益于百丈镇系统化的培育模式。2023年,百丈镇推出“黄金十条”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博物馆项目最高给予300万元装修补助和3年租金减免,并设立300万元专项基金,累计释放政策红利约1000万元,有力推动乡村博物馆改造与提升。如今,在百丈镇10家博物馆中,8家是由废弃厂房、闲置民居改造而成的。例如,传梭博物馆前身为竹拉丝厂房,农历博物馆由老旧民居翻新而来。

在此基础上,百丈镇还主动招募蔡志忠等12位文化名人担任“村博合伙人”,并引入专业团队开发非遗体验、节气研学路线,上线数字化博物馆地图,方便公众预约参观。2024年,百丈镇村博集群全年接待游客超38万人次,经营收入超5000万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增收。

“乡村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化资源,就是最宝贵的发展财富。”百丈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百丈镇将拓宽“村博”外延,深化文旅消费场景建设,打造社会参与度更高、共富带动效应更强、运营可持续性更稳的乡村振兴示范高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费云江 张书远 余杭微融圈 吴丹婷 李佳佳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