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投用的小河公园跨运河人行桥 李忠 摄
杭州日报讯 这半个多月来,杭州大运河畔最吸引人的新亮点,莫过于横跨在千年运河之上流光四溢的一个“Y”字——七夕节当天正式开通的小河公园跨运河人行桥。
一侧是工业遗存改造的公共空间和特色街区,一侧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密集的住宅区。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市民游客在桥上往来穿梭,在时尚感和厚重感之间切换。这不仅是一座从区域空间上贯通运河两岸的桥梁,更成为解锁城市生活新体验的重要窗口。
头条·记忆
油罐旁被逐渐点亮的“Y”
小河公园跨运河人行桥畔,是杭州城里热度居高不下的现象级文化地标公园。
小河公园的前身小河油库,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库,曾是国家重要的物资窗口,为全省的工业发展持续“输血”。随着时代发展,小河油库周边界面不断升级,小河油库也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于2019年全面关停并逐步拆除。
在世界顶级建筑大师隈研吾及其团队的设计下,曾经的“大油罐”变成“大灯笼”,下沉式广场得以保留,光影顶棚为公园平添几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惬意。2022年的国庆节,小河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自此成为人气文旅打卡地标。
如果将时间从2022年国庆节往前拨两个多月,这座连接运河东西两岸的人行桥,就已经与大家迎来了“初见面”——2022年7月25日,《杭州日报》刊发了一则《“小河公园跨运河人行桥工程”设计方案民意征集》的报道,配有人行桥的区位示意图和概念图。此后,这座人行桥很多重要的时间节点,都被《杭州日报》一一记录,呈现给广大读者朋友。
城事·焕新
运河畔奏响的城市更新“协奏曲”
随着小河公园跨运河人行桥的开通,运河西侧的小河公园与东侧的青莎公园得以连接,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大兜路历史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三大特色街区关系更加紧密。
因此,我们所见到的,不仅是一座桥的亮相,更是运河两岸风貌的持续焕新。
2009年,小河直街正式开街,2010年,桥西和大兜路两个街区先后开街,运河南端三个特色街区开始了第一轮焕新;2022年,为迎接杭州亚运会,三个街区在街区形象、沿线景观、业态迭代等方面又迎来一轮全面提升,小河直街簪花、桥西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大兜路品质素食等,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2017年9月,远洋乐堤港购物中心开业,凭借户外街区优势,先后举办多场特色市集和艺术活动,今年8月,“楽市”市集主题街区正式开街,从手作工坊到网红美食,从潮流快闪到音乐演出,运河畔又多了一处兼具潮流风与生活感的市集空间。
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的核心项目,小河公园通过工业遗产活化与文化创新实践,在开放近3年的时间里,成为杭州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标杆。
漾应的火塘、101CAMP、摩登主妇……众多特色鲜明的文创演艺品牌先后入驻小河公园,显著提升区域人气,不断激活区域文化消费潜力;第12届大运河国际诗歌节、第13届大运河国际诗会等文化活动顺利举办,让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肤色,在运河这条流淌的诗路最南端汇聚;凭借设计语言的创新,小河公园项目获意大利THE PLAN AWARD 2024年度公共空间类别最佳大奖。
如今,这个运河上的“Y”字,实现了南北向“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跨街联动、东西向“小河直街—乐堤港”跨河联动,打造了集时尚与传统、商业与艺术、景观与烟火于一体的全新城市生活体验。
亲历·回声
11年,我能自豪地喊出“大运河有桥西”
“我在桥西社区工作了11年,见证了小河公园蝶变和人行桥开通的全过程。”相较于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桥西社区党委书记项政对于这里的变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更加深厚的情感。
“在时空坐标中,小河油库是一代人的记忆,是大厂时代的重要见证,也是我刚到桥西社区工作时,重点走访的企业之一。”当年的油库,成为项政对桥西社区最初的认知之一,“2019年全面关停后,它也成为大运河工业遗存再利用的一个年轻样本,活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小河公园开放前,我记得从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到小河直街,要走一条绕着油库的小路,常常有游客找不到路,很不方便。小河公园的建成,打通了主城区30.4公里运河运道的唯一断点,在给市民游客带来一个放松休闲好去处的同时,也在空间布局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项政说道。
小河公园跨运河人行桥的竣工,为整体提升改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项政说,如今漫步桥西,他将更有底气地向大家推荐,“塞纳河有左岸,大运河有桥西!”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