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数贸会上捕捉丝路电商的跃动
发布时间:2025-09-28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丝绸之路,曾是联结不同文明的交流动脉。

今天,丝路电商又将丝绸之路的文明传承与经贸合作,延续至数字时代,展现出全新活力。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把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消费者跨洲连接起来,开辟出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虹软科技的智能商拍业务品牌PSAI让“一个人开一家店”成为可能。

主宾国阿联酋的展位上,各国展商正与负责人交换联系方式,阿联酋正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土。

在“未来消费实验室” 逛“明天”的全球超市

丝路电商馆一楼的空气里飘着“全球好物”的气息。记者最先闻到的是一阵浓郁的咖啡香,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猫屎咖啡展台。“这款猫屎咖啡,豆子原产地和咖啡加工地都在印度尼西亚,外面这一层包装工序是在中国进行的。”说着,工作人员递来一杯试饮,带着一丝独特的坚果香气。

旁边的消费者正拿着手机扫描罐身的条形码,想要了解商品的更多信息:“以前买进口咖啡总担心不正宗,现在能现场闻、现场尝,还能直接在线上下单,太方便了。”从上海来的游客边说边把4罐咖啡塞进购物袋。

与“进口板块”咖啡、奶粉、蜂蜜等商品相对应的是“出口板块”。8元一瓶带有新疆特色的杏皮茶,190元一个能充电、带有手机支架的多功能旅行箱,520元一公斤可以帮助改善脾胃虚弱的黄精醋……越来越多的国产消费电子、智慧家居、健身康养领域产品走进“一带一路”“金砖国家”,这些鲜活的跨境消费场景,瞬间让“一站式购全球”有了具象的温度。

步入丝路电商馆四楼,首次打造的“贸易新品专区”仿佛一座未来消费实验室。这里陈列的商品是首秀,是尖货,也是风向标。

升级迭代之后重量只有203克的VR眼镜,依靠太阳能除藻的泳池机器人,两小时就能3D打印一双运动潮鞋……50多款经海外市场验证的全球特色商品,打上“上架即热销”的标签,引领着下一个出海新商机。

顺着人流来到虹软科技的展台。这里没有实体商品的陈列,只有几块大屏幕无声地变换着画面,却意外地成了丝路电商馆里热闹的角落。

印度尼西亚的猫屎咖啡、澳大利亚的麦卢卡蜂蜜,各国好物集中展示,消费者“一站式购全球”。

屏幕上,一条普通的连衣裙正上演一场“环球旅行”。前一秒还衬着迪拜沙漠的晚霞,下一秒就出现在北欧极简风的客厅里。“这叫PSAI智能商拍系统。”虹软科技市场总监王浩宇的声音在人群中断断续续地传来,“商家只需要上传一张产品平铺图,AI一分钟内就能让它‘穿’到虚拟模特身上,换背景、换姿势,甚至换肤色,大幅度降低了个人的开店门槛,简单理解就是‘一个人相当于一个公司’。”他滑动着屏幕上的参考姿势库,那些原本需要专业团队折腾多日的拍摄方案,在这里变得像翻书一样简单,拍摄成本也能降低90%。

一位背着帆布包拿着手机,在杭州做跨境女装生意的姑娘挤到前面,她边划手机相册边感叹:“上次拍一批新款裙子,找模特、租场地、等修图,花了好几万元不说,这整整等了半个月。刚才我试了下这个系统,当场就生成了十几张图,回去就能直接上架。”

“电子商务是一种强大的赋能工具。除了电子商务之外,AI将成为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关键赋能工具。”第四届数贸会主宾国印度尼西亚贸易与数字经济部副部长阿里·穆尔托波·辛博隆说。AI工具的巨大潜能,不仅被印尼的中小商家敏锐洞察,也在另一个主宾国阿联酋的企业阵营中落地生根。Disrupt-X是一家位于阿联酋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提供商,是中东首家将AI技术、碳中和认证和产业赋能整合的企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刘亦木特别强调了中国制造业与中东市场需求的互补性,“浙江等地的先进制造能力可与Disrupt-X的AI软件平台及全球订单资源结合,共同开拓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杭州商通全球,丝路机遇无限

当全球贸易整体增速放缓,数字贸易正以惊人的韧性悄然重塑国际经济合作格局。今年,丝路电商合作平台已将合作“朋友圈”扩展至36个国家,一个个线上线下国家馆像一张细密的网络,把政策、物流、支付、直播、人才等要素一并织入全球电商生态。

走在数贸会丝路电商展厅,能感受到这种连接的具象化。俄罗斯Ozon Global平台的展位前围满了咨询的中国商家,首席执行官斯捷潘·古萨莫夫拿出一组数据:“从2023年到2025年,来自中国的订单已经实现15倍增长。”这背后,不光是需求的爆发,更是数字基础设施深度对接的结果。

不远处的阿里展区,一位商家上传了一张商品图,几秒钟后,系统自动生成了多语言详情页和虚拟模特图。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业务副总裁骆卫华补充道:“我们的日调用量已从两年前的百万次跃升至现在的10亿次,提升幅度达千倍,有效助力商家实现百分之几至几十的业务增长。”这不是炫技,而是AI对中小企业出海的真实助力。

技术正在重塑贸易逻辑。2024年,浙江与丝路电商伙伴国进出口额达1.7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659亿元,增长35.3%。放眼全国,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联合国贸发会企业司司长李楠观察到,2025年全球线上销售额已达27万亿美元,但最不发达国家的线上购物比例仅为5.8%,“数字转型必须实现连接而非排斥。”

杭州,是这场变革的缩影。10年间,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增长1266倍,卖家数增长325倍,亚马逊、沃尔玛、乐天、Ozon等全国三分之二的跨境电商平台把亚太卖家培训中心搬到钱塘江畔,连连、PingPong、CoGoLinks结行国际等贡献了全国40%的跨境支付流水。今年9月,CoGoLinks刚拿到阿联酋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中国支付舰队第一次在中东有了“正式户口”。

十年磨一剑,杭州从试验田变成了数字枢纽,下一个10年,杭州要成为全球贸易的普惠引擎。

引擎的燃料是AI。面对中小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普遍面临的语言、合规、成本等难题,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推出覆盖商品发布、营销、客服等60多个场景的AI解决方案。骆卫华说:“AI正从内容生成走向智能体阶段,不仅能写,还能算、会规划、能调用工具,真正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运营差距抹平。”

无论是个人卖家,还是中小微企业,又或是龙头企业,还有电商平台、服务商,都在积极拥抱AI,使用AI工具,利用AI溯源,不断实现数字化转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跨境电商”在杭州变成了技术现实。

这种技术红利,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成果。以Ozon为例,平台上中国卖家数量已突破1.3万,配合11个仓储合作伙伴和本地化配送体系,俄语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正被逐步攻克。古萨莫夫直言:“我们希望更多中国商户入驻,与我们一起分享俄罗斯市场的增长红利。”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条“数字丝绸之路”正在反哺中国制造。2025年浙江开放指数达133.9,连续4年上升。全省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4.5%,制造业外资占比51.0%,首次过半,创历年新高。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达1.5万亿元,跨境电商达1.3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当然,热潮之下也有冷思考。行业增速放缓、合规要求提升、人才缺口扩大,成为中小企业的新难题。杭州押注生态建设——布局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3个跨境电商海外服务网络,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合作走廊。

下一站怎么走?“路线图”已经有了:政策沟通、产业对接、能力建设、地方合作,翻译成产业语言,就是继续扩名单、降门槛、送工具、育人才。这些举措旨在让丝路电商真正成为促进普惠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没人怀疑,下一个10年,这条“数字丝绸之路”的故事,将会更加辉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朱晶晶 赵君芳 文 步恩撒 摄影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