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身着精美传统藏袍、手捧洁白哈达的巴塘县妇联主席格桑梅朵率队一行走进杭州“浙样巴塘”门店,与“华藏”文化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完成线下订单签约。
至此,每一枚“嘻啵妈妈”的冰箱贴、胸针、毛毡扩香器手作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拓宽了“链上确权、链上交易”增收路径。3分钟售罄5000份的“杭州速度”将在区块链上常态化运行。当“数智杭州”遇上“非遗巴塘”,千年文脉借着指尖技艺搭上数字快车,高原“妈妈”“灵活就业”的梦想沿着云端货架,走向长三角乃至更广阔的天地。这是杭州在数字经济帮扶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以数字之力激活非遗价值,让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颜,以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工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爆火“雪域手作”再出发 数字赋能让非遗焕新颜
此次签约,源于9月16日的一次“跨界”尝试。当晚8点,“嘻啵妈妈”手工文创产品首次登录“华藏”文化数字版权交易平台。3分钟内5000件“嘻啵妈妈”手工产品售罄。“秒光”记录让巴塘嘻啵妈妈们惊叹:“那一晚,杭州的数字之风点亮了我们巴塘的夜空!”
这批订单,为“嘻啵妈妈”品牌效应有效赋能、为手工产品打开了全新的市场,为“嘻啵妈妈”开辟了增收新模式。“通过这次合作,我们被‘杭州速度’折服——从初步接洽、方案制定到产品上线,全程不到一个月!”格桑梅朵坦言,是这份高效与信任,促使此次赴杭交流学习之际,专程前来完成线下签约,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她们还带来了已在“华藏”平台上线的手工产品:以土拨鼠、藏戏脸谱等元素制成的冰箱贴,用“甲卓”小麦、格桑花等形象做成的胸针,及以红毡房和苹果等为原型设计的毛毡扩香器等。“我手上这个弦胡冰箱贴,灵感来自巴塘的国家级非遗——巴塘弦子!”90后设计师阿卓是“嘻啵妈妈”品牌主理人,也是一名致力于传播藏地文化的年轻创业者。她告诉记者,巴塘是中国弦子舞的发源地,有“中国弦子之乡”的美誉。三百多年前,藏戏的种子也在此生根发芽,被著名戏剧家夏衍誉为“雪山上的红牡丹”。“正是这些文化,让我们坚定了将弦胡、团结包子、虫草等元素融入创作灵感的决心。”在阿卓看来,美好的非遗,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手作的背后是一批穿针引线的“嘻啵妈妈”。“嘻啵”源于藏文的音译,意为“幸福”。“嘻啵妈妈”是创造“幸福生活”的能手。“品牌Logo中,妈妈抱着毛线,如同抱着孩子,一针一线,织出未来!”格桑梅朵说,“嘻啵妈妈”品牌源于巴塘县乡村振兴公共品牌“嘻啵农场”,由县委、县政府主导、县妇联牵头推动。
“在‘嘻啵妈妈’工坊能让我零散时间居家灵活就业赚点外快,通过浙江订单嘻啵妈妈们增收有望,有了稳定的市场订单我们心里头踏实,做手工文创产品更有信心!”手工艺人代表四郎翁姆道出了项目的初心——让高原女性用指尖技艺“绣”出远方,点亮希望。目前,像她这样的“嘻啵妈妈”有30余人,年龄段从20岁到60岁不等。曾经,她们在毡房中默默劳作;如今,她们的手工作品通过区块链技术走向了全国。
从“高原工坊”至“云端货架” 一份盟约续写巾帼增收新篇
此行,她们向杭州赴巴塘援藏工作组——巴塘县委常委、副县长何玮送上“心系巴塘妇女儿童发展 帮扶用情出实招见实效”锦旗,并向“华藏”平台赠予“浙江—巴塘共叙山海情 数字订单助巾帼增收”锦旗,以此致敬这段跨越横断山脉的山海情谊。何玮强调,下一步将严格品控、提速扩容,把更多优秀的高原“妈妈”纳入工坊,在不失手工温度的前提下强化培训,让巴塘文化“不只走到杭州,更要走向全国”;杭州也将持续输出数字研发与IP创新力量,助力产品迭代。
从雪域高原到云端货架,从指尖温度到链上交易……一场文化、数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在江南与高原之间越走越近。“来杭几天,灵感爆棚!”阿卓透露,正筹划融合西湖山水与巴塘文化等元素,开发藏香、香囊、婚礼伴手礼等定制新品,计划将通过“华藏”平台发布,让“江南韵”与“雪域风”完美融合。
小小毛毡,承载厚重文化。“链”上确权,激活经济势能。正如“华藏”文化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相关负责人所言:“区块链背后的技术不只是冰冷代码,而是让非遗火起来、让钱包鼓起来的温暖工具。”后续,平台将开放数万级用户流量池,引入版权分账、溯源认证等机制,把每一条数据都变成高原人民看得见的“增收账”。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