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绿道串联城市“好风景” 脚步丈量健康“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1-10   杭州日报

500余名“健走爱好者”走绿道、逛市集、享受健康服务

绿道串联城市“好风景” 脚步丈量健康“新范式”

全市已建成绿道5100余公里 基本形成“主城区范围5分钟可达绿道网”

市民在钱江新城二期钱岸公园的绿道上健走。

“出发!目标6公里!”11月8日,钱塘江畔,笑声朗朗,500余名“健走爱好者”从钱江新城二期钱岸公园“森氧驿”出发,一路沿江向东而行。

这是市建委、市体育局、市城投集团联合主办的“绿动杭州·潮涌未来”2025杭州绿道健走活动,也是一年一度的“绿道之约”。

“绿道延伸到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绿道上散步、健身、观景。近几年,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绿道健走、骑行等活动,让市民在享受绿道便利的同时,将健康生活的理念融入日常。”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以来,杭州以“生态道、文化道、健康道、智慧道、致富道”的“五道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绿道建设,全市已建成8种类型绿道,总长度超5100公里,基本形成“主城区范围5分钟可达绿道网”。

90分钟健走 “美景+运动”潮玩钱塘江岸

“在江边这个公园走走,风景挺好看,快帮我拍个照!”健走还没开始,市民郑女士就被绿道四周的风景吸引。

此次健走活动举办地,既是绿道,也是海塘安澜工程。

“通过实施水利、市政、景观三大工程,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一期项目将海塘防潮标准提升至300年一遇,同时实现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滨水岸带景观优化和区域发展能级提升。”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钱岸公园已正式投用,设置了御道城市公园、五堡草坪公园、六堡运动公园及七堡艺文公园4个主题公园,串联起5座特色建筑及滨水慢行系统、活力球场、儿童游乐装置等配套设施,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观景、休闲、娱乐。

“不仅风景好,活动也有意思,还有两个机器人陪我们一起走。”9点30分,鸣笛出发,市民张女士在机器人互动区停留了好一会儿,“真有意思!这个机器人还能打太极、跳舞,太智能了!”

“专门设置了‘机器人陪跑’环节,一方面是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想让大家知道杭州绿道还是智慧道。”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杭州不少绿道都融入了“智慧元素”,比如设置了智能采集柱和智慧步道大屏终端,在绿道上的运动数据可实时更新。

不仅有“智慧元素”,经过不断建设升级,杭州绿道已从单一慢行设施变成融合安全、生态、文化、经济、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沿着钱塘江,此次活动专门设置了生态道、文化道、健康道、智慧道、致富道5个打卡点。

来参加绿道健走活动的严妍是杭州民间跑团“兰里跑团”的一名队员。“今天走下来,感觉环境、气氛都非常好,打卡点还能拍照。我们跑团每周都有例跑,现在杭州绿道越建越好,跑着非常舒服。”

10点30分,不少速度较快的“走友”已经从“观潮驿”折返点回到起点。70岁的吴阿姨是杭州市登山运动协会的老队员,她精神头十足,走完全程后依旧气息平稳,“盖了两个章,还拿到了带有绿道logo的小玩偶!太喜欢这里了,我要叫上协会的朋友一起再来走走,锻炼身体,沿途还能赏景!”

“美景+运动”的双重享受,不仅为前来健身、游玩的市民带来了快乐体验,也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杭州绿道的魅力。

“期待今后有更多市民朋友参与绿道健走活动,共赏杭州绿道美景。”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2大主题市集 “绿道+”体验满足多样需求

“往前走走,那里还有非遗市集,我买了杭州动物园的官方熊猫周边。”绿道健走场地的另一块活动空间,也聚集了不少人。

西湖景区“非遗天团”在钱塘江畔,开了一个好看又好玩的非遗市集。现场不仅有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西湖茶点制作技艺、桂花食品制作技艺、传统插花艺术、传统养生膳食制作技艺等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还有虎跑、岳王庙、杭州植物园、杭州动物园、花港、钱王祠等景点携最新文创产品亮相。

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与“文化道”的理念十分契合。“想给市民带来更多‘绿道+’体验,让大家在‘享绿’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市建委工作人员说。

第九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全国决赛中式面点师赛项金奖选手、湖畔居点心师傅何益梅在现场为“走友”们介绍茶点文化。“西湖茶点是杭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西湖周边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茶点文化。”何益梅介绍,“去年西湖茶点制作技艺入选了第二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铛铛铛。”一旁的钱王祠景区摊位前,传来清脆的金属器物敲打声。被绿道健走活动吸引来的市民朱大伯,对现场的非遗技艺体验产生了兴趣,他专注体验铜板拓印——手持小锤子在铜板上轻轻敲打,字迹渐渐清晰显现。

“我们选取的都是与钱王祠历史相关的词句,您看这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正是吴越王钱镠写给王妃的书信内容,可以说是中式浪漫的天花板了。”西湖水域管理处文旅宣教中心主任王超向围观市民介绍。

体验完拓印的朱大伯难掩兴奋:“我要把这份拓印作品带回去送给老伴!这个活动特别好,既有文化味又有意思,明年我还要来参加!”

现场,还有不少市民在“多浪公益”摊位前驻足。2017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杭州日报、浙江省阳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发起“多浪公益”行动,9年来,“多浪公益”朋友圈不断扩大,为新疆阿克苏、贵州和四川等地送上教育助学、医疗救助等公益服务。

不仅“有文化”“有爱心”,还要“更健康”。

“非遗天团”对面,正是来自浙大二院、杭州市中医院的“名医天团”。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第一党支部、急诊医学科第五党支部、麻醉手术部党总支、党政办党支部、智信网络医学党支部、感染抗菌质管党支部、中医与过敏党支部,以及市中医院第九党支部共30多名医护人员和党员志愿者也来为绿道健走助力。这也是“党媒连心·健康杭州”基层党建公益品牌的再深化与再拓展。

“健走完可以喝喝这个‘温通御寒回阳颗粒’,还有酸梅汤。”浙大二院中医科主任于慧敏负责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想把把脉,“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有睡眠、慢性疼痛、焦虑情绪等问题,又没有时间好好调理,所以我们准备了方便冲泡的颗粒。这款中药颗粒剂温通阳气、固本回阳,适合冬天脾肾阳虚的市民建立内在‘防寒屏障’,酸梅汤则可以缓解大家健走后的肌肉酸痛。”

“1、2、3……”一旁的王海珍护士长正指导市民周先生做心肺复苏练习,“心肺复苏术的按压标准是每分钟100次—120次,按压时掌根部用力,肩肘腕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垂直往下压。对,保持这个频率就可以。”

将这些专业医疗服务融入健走活动,杭州绿道“健康道”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深化。今后,市建委还将积极推进绿道建设与体育健身有机融合,通过举办“绿道毅行”“绿道健走”等活动,让市民用脚步检验杭州绿道建设成果。

8种类型绿道 “家门口”乐享绿色便捷

绿道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如今的杭州,已建成总长度5100余公里的绿道网,包括环湖、沿山、沿江、沿路、沿河、湿地、公园、乡村8种类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绿道网互联互通和‘主城区范围内5分钟可达绿道网’。我市绿道品质总体较高,全市共有66条绿道获得‘市级最美绿道’称号,其中15条绿道获评‘省级最美绿道’,数量居全省首位。”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省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典型案例评选中,杭州市共有5个绿道项目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其中拱墅区京杭大运河绿道被省住建厅作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荐至住房城乡建设部。

这5100余公里绿道已成为市民步行可达的“氧气吧”“健身房”和“休闲场”。随着杭州绿道网络的不断延伸,市民对于绿道网络互联互通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对家门口的绿道关注度很高。

“我们在工作推进中发现部分城市绿道建设存在断点和堵点,影响了绿道功能的发挥和市民的体验感。”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全市绿道断点打通攻坚行动,截至2025年9月,全市已打通绿道断点22处。

断点打通后,不少居民出门通勤实现了“零绕行”,家门口的绿道成了安全、便捷、舒适的“幸福通勤路”。

今年,绿道建设又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标是“新(改)建绿道160公里”。截至目前,已建成绿道157公里,完成率超98%,民生绿道建设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

今后,杭州将持续推进绿道建设,按照“能通尽通、需求导向、经济便捷”原则,持续推进绿道断点打通工作,开展“安全回家路、快乐上班路、绿色通勤路”等绿道连接行动,使绿道更好串联社区、公交站点、产业园区、文化体育、休闲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提升家门口绿道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化水平。同时,还将打造湿地湖链绿道、天目山绿道等十大品牌绿道,形成精品集群效应;加强特色绿道培育,立足城乡居民多元体验需求,培育一批特色绿道,持续擦亮杭州绿道品牌。

“我们将加快融入数字化应用、融合多元业态,丰富绿道体验、激活绿道经济,做到‘绿道品质好起来、功能强起来、服务多起来、变现活起来’,让绿道成为杭州作为生态文明之都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一张金名片。”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昭奕 朱柯霏 王莉莉柴悦颖 俞倩 叶佳裕 余敏 通讯员 杭建宣/文 记者 张之冰/摄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