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众多杭企展现人工智能前沿成果 今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杭州的机器人很忙
发布时间:2025-11-07   杭州日报

“各位观众,下面播报由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制作的2025‘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宣传片《AI十二时辰》。”昨日上午9点,在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伴随着一阵广播声,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AI十二时辰》描绘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大量应用于生活、工作的场景。而这也是记者参加今年博览会的最大感受——机器人很忙。开幕式首次应用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嘉宾一起点亮“互联网之光”;在博览中心A馆,宇树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与隔壁展位的智元机器人同台“斗舞”,用一段段高难度的舞蹈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拍照;转身进入B馆,记者又见到了一支“机器人乐队”在弹钢琴、打鼓;乐队背后的擂台上,一个戴着护具的宇树机器人正娴熟地表演飞踢、冲拳等武术动作……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迎来爆发式发展。除了宇树、智元等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越来越多的高校、新兴企业也加入到这一热潮中来。在博览中心B馆,两名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带来了他们参与开发的一款仿生表情机器人“哪吒”。“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哪吒!”随着记者的提问,“哪吒”一边回答,一边作出生动的表情。“这款机器人有30多个用于模拟人类表情、肌肉动作的自由关节,它的眼珠也是可以转动的。只要输入相应的人物设定数据,通过大模型训练,理论上可模仿任何一个真人或者动漫角色。”课题组研发人员表示,相比运动机器人,仿生表情机器人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在陪伴、接待、文旅等场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少参展成果,其实已悄然进入杭州人的生活。原力无限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开发的充电机器人,首创“机器人找车”充电模式,目前已在北上广深等30多个城市应用。“在杭州东站、砂之船奥特莱斯的地下车库都有。车主停好车后,打开充电盖,扫一扫二维码,机器人就会自动过来找到充电口,开始充电。”展位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传统的充电桩一位一桩的模式,充电机器人大大降低了空置率,降低了建设成本,车主也不用额外支付占位费,“平均3个机器人,就能服务15个到20个车位。”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高地,杭州企业还在脑机交互、卫星、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取得了不少前沿成果。杭州曼安智能在本届博览会上展示的脑机接口轮椅,不仅可在无创连接的条件下实现“意念控行”,还能增强脊髓受损患者的神经康复训练效果;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研发的AI原生新一代高光谱卫星,能结合大模型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洞察;杭州群核科技发布的SpatialTwin工业AI孪生平台,入选本届博览会十大精品首发成果;阿里巴巴展示的首款AI眼镜“夸克”,具备可视化的导航、识物等功能,目前已进入预售阶段。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立平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