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向“新”生长——杭州“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道之七
发布时间:2025-11-17   杭州日报

王璟 制图

五年砥砺奋进,文化星河日益璀璨。

“十四五”以来,杭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扛起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使命,把文化作为塑造城市精神气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持续推动文化产业提质扩容、公共服务提标提效、文化自信凝心聚力。

五年来,这座千年文明之城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跃升——

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约11.3%,占GDP比重持续保持在12%以上,形成了产业链完善、创新力突出的“文化杭州”新格局。

文化新业态成为新增长极。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讲述中国故事的杭州表达。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五年来,杭州文艺工作者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现实题材与新时代精神在舞台与银幕上交相辉映。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扩面。五年间,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接待市民读者超8000万人次,借阅文献超6000万册;城市书房、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年均举办群众文化活动4万余场次。

演艺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10月,杭州已举办各类演唱会、音乐节132场次,观众人数205万人次。杭州已成功跻身全国演唱会音乐节“第一梯队”。

风起于时序更替,文生于人心不息。杭州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动力,迈向“十五五”,奋力绘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新图景。

文化杭州:“新三样”出海风正劲

“《北上》,文华!”11月4日晚,第十八届文华奖在山城重庆揭晓。杭产运河题材大型话剧《北上》一举拿下“文华剧目奖”,成为浙江首部荣获该奖项的话剧作品。

《黑神话:悟空》艺术展火遍海内外,江南传统手工艺惊艳大阪世博会,文化“新三样”竞帆出海圈粉世界……今年,杭州文化产业一次又一次地站在聚光灯下,打出一场漂亮的“十四五”收官战。

“十四五”期间,杭州围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改革创新,紧抓文化“新三样”出海风口机遇,推动杭州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地、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地、新时代“文化创意新生活”引领地。

五年来,杭州在创新、创意、创造中一路高歌猛进,创下了无数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约11.3%,占GDP比重持续保持在12%以上,该比重位列全国各大城市第一;全市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31家(次)、项目9个,累计分别达95家(次)、54个,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2024年,我市入选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的辐射带动下,杭州走出了一条以“数字”引领、人文经济交融发展的文化产业鼎新之路。

作为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杭州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在海外受众中刮起了阵阵“杭儿风”,文化“出海”的成绩单越擦越亮。

2024年,全市文化“新三样”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398亿元、占全省文化“新三样”规上企业总营收的85%。“十四五”期间,688部杭产网络剧片获发行许可,其中杭产网络动画491部、占全国比重31%,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894款杭产网游获得版号,占全国比重20.8%,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备案重点网络微短剧226部,32部微短剧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占全国比重近10%。

杭产文化“新三样”现象级破圈出海的背后,既是杭州“文化+”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赋能的丰硕成果,也是一直以来自上而下对长期主义理念不懈坚守的必然。

“十四五”期间,杭州以“新杭线”海外巡展为主要对外推广平台,助力本土文创新势力“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同时将海外品牌及企业“引进来”。杭州还先后在英国、意大利、瑞士、法国设立4家海外文创产业交流中心,在最新一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认定中,杭州共有12家企业和6个项目入选,助力杭州优秀文化企业一起驶向“出海口”,以千帆竞发之势通往世界各地。

书香杭州:“快时代”里安放“慢需求”

2025年,在一棵两百余年的银杏树下,“阅见西湖”文化会客厅成为连接社区与风景的文化驿站。开业半年多来,这处毗邻西湖与植物园的空间,凭借“书店+咖啡馆+艺术展”的多元形态,既成为东山弄居民心目中“家门口的客厅”,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扇深入感受杭州城市气质的轩窗。

当下的杭州,在快节奏的时代,满足市民读者对阅读的“慢需求”。一张覆盖全域、层次分明的“书香杭州”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越织越密。杭州已构建起“1个市级中心馆+13个区县馆+191个乡镇分馆+3021个村社图书室”的四级服务体系,实现阅读服务的全域覆盖、普惠共享。

“十四五”期间,全市公共图书馆新增馆藏超742万册,累计接待读者近8290万人次,借阅文献超6166万册次,数字资源浏览量突破4.8亿次。2021年上线的“一键借阅”平台,融合“线上借书”“书店借书”“数字阅读”三大场景,实现“手机下单、图书到家”,让借书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杭州出台了《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机制,盘活城市闲置空间,改造老旧厂房,融合商业综合体资源,建成了一批集文化传播、艺术体验与社交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

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文化空间带来更多新可能: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更在运营模式和内容体验上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与创新力。不久前,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的戏剧工作室就落户滨江区的电魂自在里文化空间(硅谷书房)。

以阅读为圆心,杭州的文化空间,不仅仅是读书、卖书的地方,还是没有围墙的知识补给站、心灵社交场所,承担起日益多元的公共服务职能。

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短短五年,杭州已有城市书房(杭州书房)418个、邻里阅读空间187个、文化驿站95个、乡村博物馆82个,以及其他公共文体旅空间超过1.5万个。这些不断增长的数字,正是“书香杭州”建设成效最直观的体现。

知音杭州:一场演唱会就是一次深度游

杭州的演唱会市场有多热?10月25日这个周六,有四场大型演唱会同时在杭州举行,“四馆同开”让不同年龄层的歌迷们大饱耳福,更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不远千里赶来。

乘着这波热潮,“知音杭州”作为城市文旅新品牌登场,以音乐为纽带,让每一场演唱会都变成一次城市文化深度游。势如破竹的“演艺经济”,也为杭州持续“充电”,打开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短短两年时间,杭州“演唱会经济”指数排名由全国第17位跃升至第3位。众多国内外知名艺人将杭州设为巡演重要一站,大量歌迷追随而至,带动了“观演+周边游”的复合消费热潮。

2024年,杭州共举办演唱会、音乐节154场,票房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400%。截至2025年11月,今年在杭州举办的大型演唱会(不含音乐节)总量预计将超过110场。

2024年4月,周杰伦杭州演唱会“唱”出一个小长假,演唱会举办的4天,杭州接待外地游客472.2万人次。2025年5月举行的五月天演唱会,5场演出逾24万观演人次,数据创下“大莲花”演出场次和总观演规模的新纪录;今年10月2日至6日,张杰等歌手在杭举办的5场演唱会,共吸引超17万观众,逾七成为专程前来的外地游客,累计票房超1.3亿元,带动消费近8亿元。

杭州的演唱会吸引的不只是国内观众。2025年春季,英国知名歌手Ed Sheeran在杭州连开6场演唱会,作为在中国的唯一一站,不仅省外观众占比高达65%,更吸引了大量来自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的歌迷来杭捧场。

以此为契机,杭州又推出“演唱会+演艺”超级联动计划,通过与票务平台深度合作,为购买演唱会门票的观众推出本地旅游演艺项目专属优惠,涵盖《西湖东坡》《湘湖·雅韵》《宋城千古情》等多部沉浸式演艺作品。这些风格各异的演艺精品与大型演唱会形成艺术共振,共同呈现出杭州丰富多元、底蕴深厚的文艺图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雅丽 厉玮 张磊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