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西溪湿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
2011年09月20日 10:02:01 星期二 |
关于加快西溪湿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董庆达(工商联) 西溪湿地要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旅游目的地,就目前而言交通瓶颈问题仍未解决。从目前杭州的交通布局来看,高铁、地铁、长途汽车客运中心等陆路交通枢纽多集中在城东,城西缺乏快捷的穿梭交通和捷运系统,更没有大型便捷的跨区域交通枢纽,外地游客尤其是散客很难直达湿地,交通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西溪湿地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旅游兴旺,交通先行。西溪湿地旅游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人气的问题,而人气往往是靠多层次、多线路和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来实现的。西溪湿地旅游业发展首先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第一层次是西溪湿地景区内部交通,第二层次是环湿地交通,第三层次是湿地与杭州其他景区的交通,第四层次是湿地与主城区及五县市周边的交通,第五层次是湿地与通过长途汽车、铁路和机场等主交通枢纽与省外的交通。第六层次是旅游大巴和私家车。这六个层次的交通基本可为本地市民、郊区县游客、周边城市和外省市游客乃至国际游客提供出游的便利。 第一层次为景区内部交通,应由景区内部解决,可通过电瓶车、船等方式来实现,方便游客在不同时段进出。第二层次至第六层次应通过公共交通来解决。为此建议市政府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快西溪湿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建设环西溪湿地的交通循环圈。要遵循湿地旅游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原则,环湿地交通可借鉴国外经验,考虑构建特色明显的诸如有轨电车等绿色智能化地面轨道公共交通系统,既环保承载量又大,亦可以成为景区亮点,形成区域交通循环圈,便于游客和当地居民进出。 二、加强湿地与杭城其他景区的交通连接。如增加湿地与西湖风景名胜区和之江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的穿梭巴士的发车班次和密度,景区与景区之间无缝对接,强强联合,可以构成动静结合的旅游线路,丰富杭州游这一旅游产品。 三、加快建设轻轨、捷运、高架等快速连接交通系统。湿地、城西与城东、城北、城南主交通枢纽和萧山国际机场等大型交通枢纽要尽快驳接,既能缓解杭州东西交通尤其是高峰时段的矛盾,也能使外地游客快速地自由进出,实为一举两得。 四、加快西溪湿地旅游集散中心和停车场的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到杭州旅游西进、城西主交通枢纽的建设,预留轻轨、地铁和公交、旅游大巴等接口,向地下要空间,构建立体的停车场和旅游集散中心,选址建议放在湿地二期西面的余杭区。 五、尽快开辟假日旅游线路和快速公交线路。各个长途汽车站和旅游集散中心要有旅游穿梭巴士连接。除这些常规的陆路交通外,水路交通中的运河游船不失为连接主城区的方便快捷的交通手段。如加快贯通运河—余杭塘河—西溪湿地的水上巴士的开通,既可以一定程度缓解陆路交通的矛盾,方便杭州主城区的市民,又将为湿地旅游添上华丽一笔。 2010年,西溪湿地全年累计入园360万人次。随着西溪国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西溪湿地终将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只有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西溪湿地游才能避免节假日爆满而平常日冷清的局面,才能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更多的普通游客快捷自由进出,使游湿地变得像游西湖一样方便,湿地游才能更亲民,成为普通大众休闲的经常性选择。
|
来源: 作者: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