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杭州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5年02月04日 13:38:10 星期三

    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浙江省农业厅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表示,到2015年,浙江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18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8000元以上,全省三分之一左右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浙江省提出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和“十大重点工程”。2014年9月底,全国首家农业服务整合平台——浙江省现代农业促进会在杭州成立。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论述,2014年起涉农电子商务进入高速成长期。2013年杭州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列为十件实事之一。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农业竞争加剧,发展规模经营是世界各国应对竞争的必然选择,而农业经营规模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还必须与农业经营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杭州智慧农业发展。

    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发展困难多,信息化规模势头难挡。我国农业主要存在五个层次的重大难题:粮食总量不足与低肥效比矛盾日益突出的不安全性难题;长期大量农药化肥造成的粮食不安全难优质难题;土壤破坏污染、能量物质索取大于输入等造成的地力衰竭、水、气污染的不安全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失控地域性降雨不均衡,加人为因素等导致水循环受阻的农业用水日益紧缺与晴旱雨涝加剧的农业命脉不安全难题;农业生态土、水、植被、空气全面衰退、破坏、污染的不安全性。而从国际形势来看,信息化将引领农业变革,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推行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80%以上的用户都已经采用包括GIS地图、农机自动化、农作物信息采样、产量分析等信息化产品。假设未来5年我国土地流转比例达到60%,包括前端传感器、数据采集、解决方案、互联网、食品安全等信息化投入,每亩 100 元计算的话,则整体农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080亿。

    二、农产品的网购渗透率低,企业亏本居多。农产品电商在整个电商行业占比小。杭州的淘宝网2010年涉及农产品的类目完成销售额37.35亿元,2013年完成农产品交易额约421.3亿元,而2012年,仅“双十一”当天,淘宝的交易额就达到380亿元。2013年我国GDP达到56万亿元,其中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产值只有5.7万亿元。目前农产品的网购渗透率仅仅在2%左右。大量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还停留在第一、二层次,未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农产品电商亏本运营仍是行业普遍现象。不少农业电商目标人群定位不准确,存在经营管理误区,认为突破的中心只在“营销+流量+交易”这三项上,重视“电”但忽视了“商”。传统B2C思维局限经营思路,单一的低价促销是商家的主要营销手段,农产品销售影响力薄弱。

    三、农产品物流设施落后,商业资金投入少。高物流成本成为农产品电商主要障碍,目前国内仅有7万多辆冷藏车,平均2万人有一辆;而日本是15万辆左右,美国是25万辆左右,平均800人―1200人就拥有一辆冷藏车。农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易被忽视,缺乏关注。国内很多电子商务公司的背后都有风险投资的介入,农产品营销主体同样需要资金的扶持去运作涉农电子商务网站,通过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把市场建立起来。但目前政府扶持较少,还没有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的税收、资金扶持等政策优惠措施。

    四、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难控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高,目前比较主流的B2C(商家对顾客)生鲜电商网站,其主打产品超过半数均为国外农产品。农产品电商中比较成熟的类目,如坚果干货等,门槛较低,竞争激烈,而生鲜电商,遭遇前端货源问题。由于对市场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化定制难成为了流通的主要问题,难以在电商平台上形成规模流通。同时,由于网上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给消费者带来不确定因素和心理障碍。虽然市域内已建有多个高级别检测机构,但不少实际产地的区(县)级农业部门设置的检测中心,由于很难通过质量和管理体系的双认证,且定量检测的单位成本大,出报告的速度较慢等原因,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五、农产品信息化人才缺口大,专业培训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序偏低,农村网民使用网络主要用于网络游戏和娱乐,电子商务的使用率很低。现有繁杂的原始信息对农民来说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信息支持。而在其它不少电子商务领域,数据分析的技术与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支撑服务亟待完善,物流配送和中高端人才供给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特别是电子商务配送中心及仓储用地落实困难,部分浙商经营的快递企业总部外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滞后,缺少系统的专业化教育和培训,农业电商与数据分析人才严重不足。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标准化研究、农产品数据库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策划推广等各类人才难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需要。

    促进杭州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锁定精致农业,加快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不能靠天吃饭,要走向科学化”。必须走精致农业之路,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从“骨子”里改变“催耕、催种、催收”的思维定势,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肚皮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转变。解决重产量轻质量、重数量轻科技的问题。二是从“贡献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解决任务、责任与效益不对称的问题,用智慧提升农产品价值、叫响农产品品牌,切实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如发展西湖龙井茶、安吉竹业、临安山核桃等品牌经济作物。三是从“化工理念”向“有机理念”转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既保生态安全,又保生命安全。将农业信息服务、智能水利灌溉、气象综合信息、农机耕作指挥调度、智能大棚催芽育苗、市场化科学化的种植经营等功能有机结合,使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在一起,实实在在促进了“三农”发展。如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把大棚的温度、湿度数据,展示给大棚种植户,而且也能够让专家看到种植户的田间种植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种植作物的远程诊断和就医。

    二、创新营销手段,通过移动电商扩大交易量。2013年,杭州市被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拥有全球最大的B2B平台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C2C平台淘宝网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及一大批全国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要充分发挥移动电子商务优势,探索与创新本地化O2O模式。例如现在微信用户已达3亿多人群,如果能学习微信、“打车”软件等平台,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通过App客户端,也实现消费者和农产品电商的点对点对接,让鲜活农产品快捷进入千家万户。农产品电商应抓住机遇直接跨跃传统电子商务,进入移动电子商务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本地化O2O“线上+线下”已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大趋势。农产品电商必须解决本地化问题,为实现规模化效应,各地区可以成立农产品产业联盟,结合农产品生产基地与供销合作社系统各类经营服务网点等,探索线上订货线下配送的模式,实现多方受益。

    三、提高立法效力,补贴农产品冷链设施投入。鉴于农产品品质规格、运输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现有的网上交易的物流配送、法律法规等配套体系要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提高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效力,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标准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法规体系。有选择地扶持和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增加各类优惠措施,如信息支持、优质企业宣传奖励、初创期优惠等。要从资金上支持和扶持农产品电商企业,政府应该大力吸纳通信运营商、垄断企业以及有意投资农业的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到智慧农业的发展中。2014年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后,首次公开宣称将涉农电商、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视为集团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在房地产和足球领域颇有名气的恒大集团近日也宣布其将开始涉足农业,预计在农业、乳业和畜牧业领域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建设农产品专用仓储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特别是鼓励加大资金投入冷藏物流,要象补贴农机一样给冷链设施以相应补贴,从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四、提高大数据分析水平,建立质量追溯平台。解决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难题,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农业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可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农业建设和农业数据库系统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大力加强数据库资源的建设。要创新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创新政府服务新模式,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GIS地图掌握实际动态。发挥杭州电子商务产业的优势,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加强电子商务预测功能。进行大数据分析,细分市场,建立农产品精准定位客户群,促进订单农业规模化生产,为网络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完善的采购和售后服务,以此增加价值。通过市场倒逼生产环节质量追溯手段的执行,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的信息机制。从源头建立一套质量追踪、追查、追溯的机制和制度,制定专门针对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管理办法、网上交易规则以及产品标准化规范。建立一个类似菜场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电子追溯平台,不定期检测,定期发布每样农产品的全方位信息。

    五、深化科普服务,探索人才合作培养新模式。建立杭州市农业智库平台,定期举办智慧农业相关知识培训或论坛活动,积极开展技术洽谈与产品交易,深入研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模式,充分交流信息技术和经验,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工作。联合高等院校或各地职业培训机构,由国内外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与信息产业高科技企业联合在各产业园区中设立技术服务与培训基地,实现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电商人才、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例如,发挥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的优势,将企业与学校之间进行专门对接,开设以农产品电商为主攻方向的培训班或实习基础。如大力推广“政、校、企”合作模式,临安市农业局与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联合创建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当地的农产品企业、农产品供应商、大学生村官以及广大农户开展电商培训、网店运营及管理服务。

来源:民进杭州市委会 作者: 编辑:徐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