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美丽政协人|杨伦锋:政协委员提案“破壁”成真,他用脚步丈量施工现场
发布时间:2025-07-07   西湖政协

六月的风拂过焕然一新的天目里国际街区,草坪上孩童追逐嬉戏,艺术空间里游人驻足沉思。这片从“单一商圈”蝶变为“无界公园式”高品质街区的热土,凝聚着建设者与推动者的心血。

其中,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协力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伦锋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作为长期关注城乡品质建设的政协委员,同时也是此次项目施工负责人,他的讲述,揭开了天目里华丽转身背后的深层脉络。

“这绝不只是一条街道、一片区域的改造。”杨伦锋开门见山,话语中透着坚定与远见,“它是城市开放空间打造的一次有效尝试,更是追求和实现品质城市的一次动态实践。”在他眼中,天目里的焕新承载着双重使命。

从民生视角

这是一次空间革命。项目大胆“破壁”,将原本割裂的天目里、北园、南岸公园与莲花广场精心串联,编织成以天目里为核心的“全域联动格局”。“空间重构、生态融合、业态焕新”,杨伦锋用三个关键词勾勒出蓝图,其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无界公园”,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休闲、交流与文化体验场域。

从经济视角

这更是一场产业升级的引擎。街区瞄准“规模更大、产业更优、场景更多、人气更旺”的高品质街区综合体,围绕“轻生活、文创、艺术、时尚、休娱、创业、潮聚”七大主题,强力吸引“新消费、新平台、新会展、新文创、新文娱、新科技、新直播、新设计、新零售”等九大产业集聚。

“通过这样的融合方式可以不断激活区域产业基因,为西湖区经济注入新活力。”杨伦锋用话语描绘出街区未来的澎湃动能。

然而,蓝图化为现实的路上布满荆棘。设计标准高、工艺难度大、工期紧张,每一项都是严峻考验。杨伦锋坦言,沟通协调是首道难关。

“原本各自独立的楼宇、景观、商业空间,要打通成为有机整体,谈何容易?”这涉及众多楼宇业主与沿街商户的切身利益。关键时刻,政协力量深度介入。西湖区政协、古荡街道、天目里工作专班积极搭建平台,走家串户讲前景、做工作……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广泛理解,甚至有业主主动腾出地面车位,如今那里已化作南岸公园一片赏心悦目的草坪。

施工中更大的技术挑战潜藏于地下——纵横交错的燃气管、自来水管、电力光纤网,尤其在中心花园区域,地下障碍物尤为密集。“施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停气停网。”杨伦锋回忆道。此时,政协协调下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古荡街道全力协助施工报备,提供精准管网信息,并协调专业单位进场,防止误挖误碰,确保老旧管线迁改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面对核心区施工带来的交通压力,交警部门增派警力加强疏导,全力保障了施工周围的秩序。杨伦锋由衷地说:“没有区委区政府、区政协、街道及各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项目难以如此顺利推进。”

作为西湖区推动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工程,天目里项目被列入“两镇六街区”建设重点,政协的深度参与成为项目高效推进的保障。杨伦锋的案头堆叠着持续更新11期的“天目里专报”,自去年十月项目动员会起,他就以亲历者身份,感受着这场街区的蜕变。

“区政协多次联合古荡街道委员履职小组,召开‘高质量打造天目里’专题协商会。”杨伦锋介绍,委员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为街区建设提供了多角度、高质量的建议。

“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极大鼓舞了我们。区政协领导更是坚持‘用脚步丈量施工现场’。”杨伦锋特别提到“行走的协商会”这一创新做法——政协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工地,与施工单位就进度、质量、管理等问题进行现场探讨,“快速有效协调解决各类难题,大大激发了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激情。”这半年多的蝶变新生,恰是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诠释。

“天目里不是终点。”抚过新栽的榉树,这位曾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政协委员目光灼灼:“在政协履职地图上,城乡品质提升是永续课题。”

当委员的脚印与施工的轨迹重合,当提案的墨迹化作街巷的烟火,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正在这座城市肌理中生长出最动人的风景。天目里国际街区的故事刚刚开篇,而政协委员的履职永远“在场”。

来源:西湖政协    作者:美丽西湖APP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