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青年“返乡人”:从“卖产品”到“造场景”,他们让乡村有了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5-07-15   杭州政协

编者按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今年,市政协把“推动青年入乡发展”列入月度协商课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课题组协同各党派、界别、政协委员先后召开座谈会,并深入各涉农区县(市)开展调研,收集了一批青年在乡创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案例。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青年入乡发展”系列报道,分为“原乡人”“返乡人”“新乡人”三个篇章:“原乡人”,生于斯、长于斯,扎根故土、守艺兴业;“返乡人”,走出城、回到乡,带着资源与梦想再启程;“新乡人”,来自五湖四海,带着技术与理念融入乡村。敬请关注。

何江南:短视频带货“新农人”

1995年出生的何江南是杭州临安人,现任杭州江南舅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市乡村工匠。

2016年,他以“江南舅舅”为网名在抖音平台首次亮相,凭借接地气的内容创作——本地风土人情、家长里短的生活小品迅速走红。如今,他全网粉丝超500万,成为传播家乡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62页-43.PNG

2022年起,他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现挖现卖沾着露珠的小香薯,带动山核桃、雷笋等特色农产品热销。不到两年时间,“江南舅舅”直播间观看人数近百万,日交易量稳定在数百单,2024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为带动更多村民参与电商创业,2023年初,他牵头打造“共富直播间”,组织农村直播电商培训,培育本土电商人才。目前已有二十多位村民担任直播助手,近百名临聘人员参与打包发货等工作,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何江南还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推出“百笋宴”系列美食组合,附赠烹饪说明书和短视频教程,推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他按照“地域相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成立“乡村共富联合体”,与周边村庄及周边工坊抱团合作,共同研发茶、笋、竹等区域特色农产品伴手礼。

依托“江南舅舅”IP,他不仅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还引导发展民宿农家乐,探索出一条集生产、销售、文旅于一体的美丽经济发展新模式。

王运:从列车长到智慧种粮带头人

王运,1990年出生,现任建德市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浙江省十佳“农创客”。曾是一名铁路列车长的她,因父亲年迈接手家庭农场,毅然返乡投身农业。

第72页-50.PNG

面对传统农业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她在水稻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全程把控种植、加工等环节,引进无人植保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设备,建成2300亩高标准农田,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她还承担实施了浙江省首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生产项目建设、省级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10余项省、市级农业项目,助推农业向科技化、智能化迈进。

为了提升大米品牌价值,王运创新提出“产销游”三位一体模式。她连续九年举办“稻舞田间”国际稻香节,吸引游客20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千万元。同时,她打造粮食产业数字化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将优质生态米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从“卖粮食”到“卖文化、卖体验、卖景”的转变。生态米品牌也有了知名度,被客户称赞“品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作为建德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首任会长,王运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为返乡青年提供培训、资金、营销等全方位支持。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涉及领域从传统农业逐步拓展至直播带货、农文旅融合、康养休闲等多个方向。

她本人也成为热播剧《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女主角李心遥的故事原型,激励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姚凯勇:科技助农的“博士村长”

姚凯勇,1992年出生,现任澜海生态农业(杭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部经理,高级畜牧师,杭州市C类高层次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杭州市“西湖明珠工程”入选者、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获得者。2023 年,受聘为淳安县瑶山乡富岩村“名誉村长”。

第59页-41.PNG

针对山核桃林下杂草多、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姚凯勇提出在林下引入仙居鸡生态养殖模式。相比传统人工除草或山羊放牧,林下鸡不仅适应性强,能够有效除草除虫,还可产生优质生态鸡产品,真正实现“一地两用”,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在他的推动下,这一“核桃林+仙居鸡”模式成功落地富岩村,通过建立共富工坊,吸纳当地村民就业49人,实现人均月增收1500元,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50万元。该模式被写入2022年淳安县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县推广。

作为技术骨干,他主持制定全国首个《家禽屠宰微生物控制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牵头编制《肉鸡林下养殖技术规范》杭州市地方标准,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他还主导研发酱鸭、香肠等系列产品,助力“淳安味道”走向城市餐桌。

科研方面,他主持参与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他积极参与“美丽牧场”“菜篮子工程”等项目实施,用自己的专业力量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被村民们称为“贴心专家”。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办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