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围垦造陆,在钱塘区这片热土上,劳动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作为头蓬老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头蓬社区“挑花边”项目准备开展非遗申报。近日,政协“红莲蓬”文化传承红盟小组举办“微协商”活动,为头蓬社区“挑花边”项目非遗申报建言献策。红盟小组在了解社区需求的基础上,邀请了区政协社法委、文化领域政协委员以及红盟成员单位、街道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观头蓬社区沙地妈妈们的花边作品展,深入了解“挑花边”的历史由来,群策群力为社区项目申遗及头蓬老街发展出谋划策。
头蓬社区协商驿站站长、书记陈秋平
向大家介绍了挑花边的由来及花边绣花的工序和历史,展示了社区居民花边作品。他希望借助“红莲蓬”文化传承红盟小组的帮助,让“挑花边”技艺和文化能够传承、发扬,也期望借助非遗项目申请为头蓬老街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红盟成员单位、
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钱金利
为大家科普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介绍了我区成立非遗项目的情况和非遗项目的评定办法,为“挑花边”非遗申报提供了准确路径和方法,指明了努力方向。
区政协社法委副主任白明跃
认为非遗项目申报可操作性强,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及挖掘潜力,建议文化传承与街道对头蓬老街的打造紧密结合,文化传承与部门、高校紧密联动,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区政协副主席陈金泉
充分肯定此次微协商的成果,他指出要挖掘、开发更多非遗项目,充分运用区内资源,把头蓬老街的建设与区32项非遗项目相结合,共同打造区级非遗中心;要加强与高校及区级协会的联系,获取更多实质性帮助;要在创新中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相结合,多渠道宣传,不断提升头蓬老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起看看委员们的精彩发言吧!
娄建勇委员建议
可以引入其他地区或者高校内的非遗传承人,扩大非遗阵容,打造非遗阵地。同时,应当对周边交通和配套基础建设进行优化,提升非遗旅游项目的整体形象。
胡迪峰委员建议
胡迪峰委员建议:非遗项目离不开传承和宣传,可把头蓬社区3项非遗项目或者义蓬街道9项非遗项目放在老街,打造体验馆,让大家了解非遗,认识非遗。同时可以借助区内14所高校的力量,请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出谋划策,开展学校与社区的深入合作。
张国庆委员建议
张国庆委员从“手工、育人、创意”三方面述说了“挑花边”项目的特点,他建议:走进学校,让学生们了解花边了解非遗,明确挑花边的发展方向,将创新创意融入更多产品中。 杨慧玉委员提出以“中国村乡美术馆”余东村为例,建议老街以非遗项目为特点,发掘更多非遗项目,借助媒体力量开展宣传,实现艺术、非遗与教育、文化的共享,打造钱塘特色老街。
滕玲建委员建议
挖掘更多非遗项目,整治周边环境,引入社会组织、文化群体合力打造文化街区和适合年轻人的特色街区。发展非遗体验馆,将一些非遗项目引入学校,增强文化教育。
本次“微协商”活动,是政协文化传承红盟小组在“协商议事红色联盟”牵引下,根据群众所需,结合小组特色而开展的一次生动实践。红盟小组后续将持续跟进协商成果的转化落地,为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