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集聚区拥有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1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拥有高校师生近5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近6千名,博士约6百名;拥有存量楼宇园区7个约16万平方米”。在留下街道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内,市、区政协委员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边走边看,不时询问交流。
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区位优势明显,院校人才资源丰富,在西湖区“北强、南启、中兴”的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随着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建设推进,如何助力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发展,成为区政协委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此,留下街道“民生议事堂”和小和山科教产业园“协商驿站”紧扣“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专题协商议事月”主题,联动开展“助力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发展”主题协商活动。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叶泽,区政协领导吴克青,市区两级政协委员,留下街道及小和山科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参加。
参会政协委员从高校经济的发展趋势、政策措施的积极引导、民生配套的全面建设等多个方面与街道相关领导、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协商交流。
“要写好环浙工大创新创业产业园区这篇文章,关键要把学校的科研种子落在地方的土壤之上生根发芽。”区政协委员、杭州潘尼沃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琳直接提出疑问:“目前留下街道的楼宇很多,接下来,街道将从哪些方面做强楼宇经济这个工作,来把培育项目的创业土壤培耕种好?”
“我觉得政府应该要转变工作思路,不能把精力只放在优惠政策上去,再优惠对企业的影响也还是有限的。”区政协委员、杭州润龙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明华建议:“我觉得政府应该要做好平台搭建,变成一个经纪人,能够通过平台为企业搭建桥梁,这样才能把这个区域做大做强。”
“企业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发展周期的,要发展好环浙工大创新创业产业聚集区,挖掘开发新的企业固然重要,但这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当下,政府应该更多地把已经培育了两三年的企业巩固好发展好,这样规模才能更快地起来。”市政协委员、杭州数字扁担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梦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区域营商环境的发展,资金、人才非常重要,但是不能白天上班有人,晚上下班就变无人之城。地方配套要跟上,这样才能把人留住,也才能培育人才。”区政协委员、留下小学副校长潘惠玲紧接着建议:“希望小和山地区在未来的规划上,更要深一点、长远一点,要为未来谋划多一点。”
“对于符合要求并认定的国内外顶尖人才项目、鲲鹏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飞天企业等重点项目落地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给予最高5000平方米全额场地租金支持。”“我们将加快推进留下古镇高品质建设和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端康养中心、西溪医院二期、3个大型民生综合体等公共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留下地区特别是西部区域的生活配套和环境品质。”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对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逐一进行了回应。
“感谢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我们会认真梳理,积极采纳。”留下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喆表示,将充分落实好委员的意见建议,紧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发展,为西湖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叶泽高度肯定了此次协商活动,并对留下街道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
01
要盘清家底,梳理现有的产业龙头、高校资源等,找好招商着力点。
02
要搭台唱戏,让高校教授、创新创业活跃力量及市场各路精英,到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来唱戏、唱好戏,让创新创业的戏永不落幕。
03
要精耕细作,围绕创新创业生态招大引强、规范政策,真正构建人才、科技、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