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说 | 拓展渠道 提质增效 培育数字贸易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3-11-20   杭州政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不少政协委员表示,立足杭州实际,需要加速释放跨境电商潜力,壮大外贸新动能,需要发力“数字引擎”,推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释放电商新业态潜力

展现外贸新气象

跨境电商是外贸发展中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新业态,更是杭州的金名片之一。市政协委员、杭州米络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琼了解到,2022年杭州出口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他也坦言,相较于广州、深圳而言,杭州跨境电商整体氛围还不浓,具体表现在企业出海意愿不强、跨境电商人才不足、跨境电商企业体量小、规模不大、出海品牌竞争力不强、出海成本高等方面。

如何发挥杭州现有电商产业优势,补足跨境电商现有短板,释放跨境电商潜力,他提出,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帮助更多杭州企业“走出去”。一是发挥义乌、慈溪、织里等近杭产业带优势,支持并引导浙江外贸企业、电商企业、制造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做大做强,给予一定量资金补贴。二是孵化一批出海陪跑型企业,为出海企业提供跨境数据流动、贸易规则、风险防控、经营模式等方面咨询、培训服务,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境项目经验的人才。三是完善海外知识产权、VAT税务服务、当地法律支持等海外本土化服务能力,降低企业出海成本,激发杭州跨境电商创业创新活力。

延伸服务链条、提高物流效率,海外仓帮助更多中小外贸企业高效获取订单。市政协委员、杭州佳成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成对此深有体会,目前海外的退货或清仓尾货,寄回国内费用较高,在国外销毁需要销毁费或者垃圾处理费,专业的清仓公司一般在一折左右,以上都压缩了跨境企业的成本。

针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他建议建立信息渠道或平台,为跨境卖家的单件或批量退货整合,统一集运回国内或在国外进行分销等。在外贸或综试办建立的渠道或者平台,如e-box平台等,建立尾货或我市产业带信息展示,为制造工厂或海外尾货搭桥牵线,减少损失,扩大营收。如需维修,则可以集运方式统一运回,减少运输成本。

电商已深深根植于杭州的基因中,杭州被称为“电商之都”,但面临的压力不小。华南地区跨境电商密集,又坐拥大湾区天然贸易优势,国际物流便利,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2019年,深圳跨境电商交易额就达4197亿元,优势明显。

市政协委员、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毛爱东认为,在电商人才的培育上,杭州缺少一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商专门人才培养机构,缺少对数字经济和电商之都人才支撑,为此他建议尽快在杭州筹备设立高规格、高起点的中国电商学院,可以独立设置,或者暂时依托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条件成熟时独立办学。从全球聘请有影响力的师资,提升中国电商学院师资力量和国际、国内影响力。电商学院办学可以借鉴西湖大学办学模式,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院系和专业设置上应尽快设立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直播、直播技术等与跨境贸易等专业,改变目前电商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培养懂直播、懂技术、懂外语、懂法律、懂管理的高端电商人才,为杭州的数字经济和直播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电商学院宜具备国际化思维和国际化办学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学子到杭州学习,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杭州国际化发展。电商学院宜强化实践性教学,可在阿里巴巴、网易、淳安下姜村、安吉余村、杭州女装企业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寓教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电商交易。

发力“数字引擎”

打造数字外贸新优势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需要塑造新优势,才能抢得先机。民建市委会调研后的结论是,杭州在发展数字贸易产业、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上具有多项优势:一是先发基础优势,是数字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重要策源地;二是先行试点优势,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集聚全国三分之二以上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平台,作为全国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唯一代表亮相进博会中央展区;三是特色亮点优势,2022年成功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并且作为永久性承办地;四是创新集聚优势,阿里巴巴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已形成具有全球示范引领效应的数贸产业生态圈。

他们为此呼吁,探索推进数字技术贸易,拓展数字贸易新赛道。持续发挥杭州三大先导产业优势,加大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投入,通过系列产业政策引导数字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数字技术独角兽企业。充分依托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的积累,加速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突破,为工业互联网等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动海内外城市数字技术合作联盟,加强与国内及全球技术市场对接联动,开展数字技术贸易协议标准制定,促进技术创新优势互补。借鉴“开源中国”做法,出台数字技术开源共享超常规支持政策,依托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等,打造一个支持中英文程序开发的数字技术开源共享和价值转化平台,集聚技术攻坚重大项目和技术人才,探索打破西方技术壁垒。

争取国家数据要素试点城市,打造全国示范标杆。民建市委会还呼吁,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数据基础制度等工作试点突破。构建数据服务、管理、应用产业链,发展杭州“数商”,加快推动行业企业数据价值化。落实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打造品牌公共数据产品与服务。完善政府数据服务集中采购管理机制,实现降本提效。推动数据跨境流通“增容扩圈”,探索完善“数据海关”和跨境数据保荐人等创新制度模式,依据对等原则建立“白名单”认证机制,重点围绕金融、交通、健康、医疗等领域做好国际规则衔接,建立数据流通备份审查、跨境数据流通和交易风险评估等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省市数据交易机构落地优势,研究推出一批需求明确、交易高频和数据标准化程度高的数据资产交易产品,利用区块链、量子信息、隐私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数据可交易、流向可追溯、安全有保障,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交易领域相关标准体系。

推动跨境电商企业建立自有品牌,打造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刘琼委员提出,一是针对在亚马逊、TikTok等海外平台开展电商业务的中小微外贸企业,鼓励他们建设自有品牌,通过推动资本向品牌倾斜,帮助中小微企业逐步从无原创、无品牌的贩卖性价比模式向品牌化模式转型,形成品牌长期效应。二是针对现有优质中国品牌,特别是杭州本土品牌,推动品牌开拓海外市场,通过“以侨为桥”的方式,帮助本土企业和侨商进行资源对接、项目共创,降低品牌出海成本,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三是拥抱品牌营销趋势,鼓励企业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跨境电商直播等新兴方式进行品牌的传播与沉淀,提升品牌海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关于打造电商新业态,繁荣数字产品贸易,民建市委会也提出,发挥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等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数字创意、数字视听、数字展演等新业态新场景,引进和孵化领军企业、“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发挥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鼓励引导传统电商和直播电商转型升级数字电商,加快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电商新场景。通过跨境电商助推数字产品跨境贸易,依托滨江核心区国家级特色出口基地,建设数字产品跨境电商营运中心、数据仓和支付结算平台,提升数字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构筑数字电商全球发展新优势。

加强交流合作

营造国际化环境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发力,推出外贸保稳提质行动,护航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2023年稳外贸任务清单,支持外贸企业出海拓市场仍然是重中之重。

激活跨境贸易的发展,宋成委员建议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如信息、资源、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加强与当地华人组织的沟通协作,发动外事单位和侨联、商会、海外浙商等力量,积极沟通,深入挖掘当地展会及需求,组织此类信息,公开透明,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到相关展会,与当地需求方面对面沟通,为外贸企业获取更多订单打基础。

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贸易合作“朋友圈”“伙伴群”越扩越大,类似主张也引起了刘琼委员的共鸣,他倡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海外“朋友圈”。一是进一步推进自贸区的建设,提高货物贸易零关税比例,放宽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准入,降低区域间跨境贸易壁垒。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通关、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合作,扩大开展经认证经营者(AEO)互认的范围,促进贸易畅通。三是政府牵头加强地区间经贸合作往来,缔结杭州友好城市,帮助企业提升“入乡随俗”的能力,更好地了解、应对目标市场的营商环境和监管要求,帮助企业更好地在目标市场本地化运营。

外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民建市委会就主张营造数字贸易国际化营商环境,展示全球引领力。建强数字贸易产业服务基地,建立数字贸易云服务平台,帮助数贸企业降本增效、赋能助力、保驾护航。强化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自贸区积极向上争取升级区域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标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先进做法,推进知识产权审批范围扩面、层级简化、办理提速等试点,进一步优化数字技术专利、数字产品知识产权申请流程,为我市数字技术企业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全链条全行业数字技术创新。发挥企业创新联合体、院校研究机构等智库作用,加强全球数字税制、数据跨境流动、风险监管、安全评估等关键性问题研究,主动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和国际治理。建立数字贸易统计核算工作专班,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数据统计和运行监测体系,为数贸统计制度提供杭州版本,每年发布全球和国内数字贸易发展指数和运行分析报告,不断夯实产业龙头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文 《杭州政协》杂志,刘建华编辑整理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