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后的杭州市临平区吴郭街,从高空俯瞰,暮色中“无国界”夜市散发出的斑斓光芒,独自热闹喧哗。虽然地处偏僻,但每天夜幕降临,总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慕名而来。
这处人气火爆的夜市,其实很年轻,今年三月才正式开街,其前身是临平新城路街一带自发形成的“野生夜市”。从去年开始,当地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把“打游击”的野生夜市整合成了“正规军”,名字就取了路名的谐音,叫“无国界夜市”。目前,无国界夜市拥有商户160余家,今年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夜市每晚接待量高达3万—5万人次。
接地气的夜市经济,在城市里分布非常广泛。对于野生夜市,是禁还是放,一直是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红红火火的“无国界”夜市,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对于野生夜市,无论是禁止还是允许,都必须进行监管和执法处置。“一刀切”,一禁了之,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固然省事,但却不切实际。夜市多为流动摊贩,全部家当都放在一辆三轮车上,一遇到监管执法,快速收摊,几分钟之内就能跑得干干净净。“猫捉老鼠”式的监管方式,最终只会让监管工作人员疲于奔命,却事倍功半。这种“游击战”不可持续,因此事实上,很多地方的监管部门,对于野生夜市是处于鞭长莫及的状态。
但是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公众不能接受的。野生夜市产生的占道、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周边居民;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又是对消费者的伤害。所以,“疏堵结合”,尽量让夜市摊贩取得正规合法身份,“无国界”夜市所在地的做法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一方面体现了执法的力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执法的温度。
其次,是正正经经提供优惠,让守法摊贩留下来。据悉,在“无国界”夜市,每个约10平方米的铺位日租金按位置有60/80/100元三档,市场每月结算一次。这样的价格在杭州同城夜市的租金行情中,极具价格优势。而这个夜市人气一直比较火爆,相比较下来,铺位租金成本非常低,对摊贩极具吸引力。
在极具吸引力的基础上,“无国界”夜市还实施淘汰制。除了每周不定期的抽检,市场还对商户的服务规范、食品安全、油烟排污、卫生保洁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最终要被淘汰出局。
无疑,这些举措促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对于摊贩来说,取得了合法的身份,可以合法做生意;对于消费者来说,自身的权益和食品安全有了更多保障;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集中的夜市也方便进行监督和管理。
当然,维持夜市的繁荣,除了宣传和口碑,对野生夜市的严格执法也是必然的。因为相较于正规夜市,不受监管约束,不必为环境和消费者负责,没有租金成本的野生夜市,对流动摊贩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一部分网友看到流动摊贩就忍不住心生同情,认为讨生活不容易,执法要有温度,对这些人应该网开一面。但是野生夜市制造出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却要社会大众来承受,这是典型的一部分人得利,却使社会总体收益下降的现象,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因此,监管部门对野生夜市进行严格执法,甚至直接取缔,是正确的做法。同时,最好像临平当地的做法那样,为愿意守法、正正经经做生意的人提供一条低成本且正当的出路,这正是依法办事和人性化执法的完美结合。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