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部门研究起草了《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行为规则》的总体思路是推动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公开透明,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为互联网平台的价格行为确定规则,正逢其时。互联网平台连接起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匹配,形成了平台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在众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网络平台的价格行为也特别受关注。大数据“杀熟”、平台抽佣比例等问题接二连三地引发公众的热议。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规则》的出台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一《行为规则》,首先确保了平台内经营者的自主定价权。网络平台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驻,平台与平台内经营者的力量明显不对等。这样一来,一些传统的经营逻辑在网络平台上受到了冲击。例如,有的酒店发现,少数在线旅游平台强行调高了酒店的房价,酒店想打折吸引消费者都不行。又如,有的平台要求商家参与补贴促销活动,商家如果不愿意让利,平台往往就屏蔽店铺。现在,《行为规则》规定,网络平台不得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这算是进一步明确了商业逻辑,将网络经济行为纳入法律的框架。
《行为规则》还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近些年出现过的情况看,消费者在网络上遭遇过很多“价格迷宫”,比如有的商品先涨价再打折,有的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面对网络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的技术优势,消费者很难进行平等博弈。对于这样的情形,《行为规则》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时必须做到价格标示明白、促销规则清楚、补贴清晰明了、差别定价与动态定价规则透明。这一系列规定都紧紧围绕一个宗旨,就是收费要收得清楚,不能成为糊涂账。
总的看来,《行为规则》调整了互联网平台、平台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了平台内经营者的定价自主权,又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平台的抽佣等行为进行了合理的规范,力求在三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整个《行为规则》贯穿了科学、合法、审慎的原则,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将来《行为规则》正式实施后,有利于推动网络平台的价格行为进入法治化的轨道,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