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河南知名博主李福贵再度引发关注——她自费邀请46位乡村老人前往郑州游览,并安排4名导游全程陪同。这些老人大多很少出远门,有人甚至最远只到过十几公里外的地方。为了这次出行,有人穿得比结婚时还要郑重。对一位普通农家女孩来说,这近乎一次“壮举”:不仅是花费2万多元,更包括其中所承担的安全风险等,颇为不易。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折射出中国人最朴素的良善。李福贵本名李亚云,今年27岁。她选择使用“李福贵”为网名,让人联想起余华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命运多舛,却迸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力量。
李福贵的点滴行动为何能感动万千大众?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人家对自己好,也得对人家好,我想成为能照耀到别人的人。”话语简单,却真挚有力,直抵人心。她的成长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生于残缺之家——父亲智力如幼童,母亲生活无法自理,爷爷年逾八旬。她五六岁起便帮忙做家务,初中毕业即外出打工,做过影楼助理、化妆品销售,自学拍摄与剪辑,几乎集苦难于一身,却从未被压垮。后半段,是她的自媒体成长之路。2020年,她返乡扛起全家生计,从推车卖煎饼、豆腐起步,逐步走村卖货。2024年起,她将日常生活拍成短视频:帮老人晒麦、为母亲扎辫、替乡邻拍照……这些真实记录,没有剧本、不加滤镜,却打动万千人心。
“苦难不值得歌颂,却能让人变得更坚强……我不想卖惨,只想展示我家美好、正在改变的一面。有些身体残疾的人比我更苦,却仍在努力热爱生活,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对待?”这些“金句”背后,是李福贵身处逆境仍不忘传递温暖的良善。透过李福贵,也让人看到另一种网红成长路径——不卖惨、不虚假,唯有真诚与善良。儒家常讲“以德报德”,自强不息、以善回应世界。以此反观,当下也有一些网红唯流量是从,漠视社会责任,摆拍卖惨、恶意炒作,甚至借“助农”之名行坑农之实。日前国新办在新闻发布会上点名批评多名网红及其关联企业,正是一次深刻警示——背离真实与善意,终将失去人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乐见“李福贵”,实则是对“人心向善”的深切呼唤。凡人善举终究汇聚成社会暖流,普通人的奋斗足以改变命运,也推动社会进步。借助自媒体的放大效应,李福贵树立起一种榜样力量,激励更多人助力乡村振兴。时代需要这样的平凡之光!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