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全国设立多个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杭州西湖区是试点之一。杭城各中小学校闻声而动乘势而上,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直面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有效的教改实践模式。即日起,本报推出专栏,聚焦杭州教育教学改革一线,看看各大中小学校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
在经历了几场阵雨之后,黄澄澄的油菜花只剩下零星几朵。距离上一次的播种油菜籽不到一个月,三墩小学双桥校区这块5平方米不到的田地,又将开始孕育新的生命。
油菜花、玉米、向日葵、小麦……这片四季流转的农田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由于空间局限,劳动教育离学生越来越远,现实中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也因此,三墩小学在重塑学习空间上做尝试,实现破局。
举措1:“造”农田 为学生提供四季劳作机会
为提升种子成活率,也为便于学生栽种,学校总务老师杨卫达采用了先育苗后栽种的策略。“育苗这项技术活,学校请村里的农民伯伯来指导。”他乐呵呵地说。
自从有了这片小小的农田后,杨老师坦言自己比从前更忙碌,尤其是在春种秋收的时分。去年11月中旬,学校种下的第一批小麦成熟,学生开始忙着收割。
“按照课程设计,学生先学习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再经农科院专家老师的指导后展开种植,最后在秋收季节完成收割。”而收割活动结束后,学生回家再用小麦粉制作一道美食。
与这块小小的农田相呼应的是,每个班级教室门口的“自留地”,学生称它为“一米庭院”。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教室走廊外都浇筑着一方小阳台,嫩绿的小青菜从深厚的泥土中钻出头来,此外还有葱、生菜、蒜苗、辣椒……栽种的植物品种繁多,各色花卉与蔬菜,令人眼花缭乱,就像一个迷你的菜园和植物园。阳光正好的课间,两个女生走出教室,目光锁定两朵绽放的黄色郁金香。
“40个班级有40余块自留地,既是校园的一处独特景观,也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区域。”学校党总支书记阮洁在接待外来参观人员时,总会带他们来这里看看。
举措2:“编”长廊 为学生普及传统劳动文化
前段时间,西湖区开展校园最美长廊评比,三墩小学双桥校区榜上有名。长廊位于两幢教学楼之间的二楼连廊处,长达150米,以四季为脉络,展示稻文化。
借助劳动项目化学习,这片劳动教育长廊也成为学校打通探索跨学科学习的载体。学校大队辅导员赵晓潇举例,“一粒米的万年演变”与语文教材的“千层糕制作”这一课内容结合,进行跨学科的展示。“一渠水的智慧”版块与美术课的写生相结合,教学生绘制镰刀、稻谷机、簸箕等劳动工具。
“去年冬天的小雪花艺术节上,同学们制作稻草人,开展四格漫画创作,并将优秀作品留在长廊中展示。”长廊贯穿了八个这样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区。
劳动教育也需要家校共建。学校大部分学生家庭当中,父母和长辈有务农经验。去年学校面向全校师生以及本地村民征集,收纳锄头、缝纫机等传统劳动工具,打造了一间“兰里风物馆”。
学生课余来这里逗留,瞧一瞧摸一摸,不出校门即可沉浸式体验劳动文化。
实践出成效。近年来,学校成为第四届西湖区德育精品课程(劳动专项)和劳动实践基地,“稻草人课程”和“老物件课程”等校本课程也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
举措3:“围”羊圈 为学生设置日常劳动岗位
校园北面的操场,一片木栅栏将草坪围成一圈。中午大课间,几位学生拿着新鲜的草料,兴奋地奔向养在这里的山羊。
两只小山羊来自周边村民的赠予,被学生取名为“小双”和“小乔”。六年级学生余芯蕊因为喂养山羊而倍感幸运:“小羊羔刚来学校时才出生不久,我是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的。”另一位学生张钰涵说,自己第一次喂羊,喂完舍不得走,就想多陪陪它们。
“护羊岗”是学校为学生新添的校内劳动岗位,也成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新片段。这样的劳动岗位,学校设置了40个。擦窗台、擦黑板、擦桌面、扫地、拖地、垃圾分类……各班实现“一生一岗”,包干到位,学生每天有劳动的机会。
“学校利用空间撬动劳动教育实践样态,让空间不止于空间。”校区负责人郑影竹说。
与此同时,学校将学生的日常劳动、项目研学以及教育基地实践等表现,体现在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当中。有的班级设置遛鸡遛羊券、值日校长券,将劳动作为学生积分奖励,鼓励他们以劳动为荣。
【校长有话说】
改变校园“小角落”
激发学生“大能量”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旨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发展需求,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倡导知行合一、学创融通,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在增进学生劳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结合这些理念,西湖区劳动教育改革将突破口放在空间建设上,把静态的物理劳动空间转变为动态的劳动实践情境,推动学校团队劳动教育理念升级,并将协作模式转化为课程推进机制,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劳动教育生态。
三墩小学尝试创设灵活的枢纽空间,为劳动教育打造多样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校长冯岳说,新兰课程是学校一套非常成熟的校本课程,包含了兰里文韵、兰里数智、兰里健体、兰里趣艺以及兰里生活,劳动教育是兰里生活中的重要分支。“稻香四季”课程依托学校党建品牌“新锋智造社”,凝聚教师们的创新力量,打破空间的限制,将农田搬回校园,在有限空间里完成创设各种劳动情境的探索。
做这个尝试前,学校专门寻求过理论依据。冯校长说,空间具有承载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的功能,更具有教育生产和建构的意义,在校园创造各种非正式空间,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营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劳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五育”融合。
政协要闻